• 围绕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

    推动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何勤华)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全省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获悉,我省将围绕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有序推动城乡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目前,全省已初步构建由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古树名木保护等组成的多层次保护体系。为推动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取得新成效,下一步我省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注重留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原住居民,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多元化人居环境改善路径,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公园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相结合,支持各地实施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和历史建筑修缮利用示范项目,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法规政策。加快城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地方立法进程,研究制定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政策措施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标准等。编制完成四川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
      拓宽历史文化保护融资渠道。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财政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奖补制度,支持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和保护修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项目,支持原住居民以房屋、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保护利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