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江堰检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探索“堰水情”群众工作法


  • 2023年11月,都江堰检察院检察官在“检察履职+微网实格”示范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023年6月,都江堰检察院与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联合开展检查行动。

    “亮晶晶+堰水清清”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

      都江堰检察院服务保障“五大新城”巡回检察组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都江堰检察院在“堰水清清”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活动。

        

    □腾跃 刘静怡 苗力犁(图片由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如何推动基层检察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今年以来,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都江堰检察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司法办案相结合,探索形成传承治水智慧的“堰水情”群众工作法,创新构建检察机关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检察履职+微网实格”工作模式,将“四大检察”全方位融入中心工作,从“小切口”激发“新动能”、撬动“大治理”,探索出一条将“枫桥经验”善治基因深度融入基层检察工作,助推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实践的新路径,连续五届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称号,助力都江堰市加快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刑事检察+微网实格:筑牢平安建设“防火墙”
      近年来,为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成都全面推行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新模式。都江堰检察院结合实际、深入思考、主动担当,联合都江堰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社治委、市司法局等部门创新构建“检察履职+微网实格”社会治理模式,将检察履职全面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最小单元”。
      该院建立特邀调解员机制,将56名律师、网格员、社区工作者、退休党员干部纳入特邀调解员库,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度运用“一体履职、淘滩作堰、乘势利导、综合施策、堰工锻造”的“堰水情”工作法。针对因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引发的案件,该院组织网格员、特邀调解员在检察官主导下参与调解,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同时,该院针对有赔偿意向但对金额暂未达成一致的合议案件,实施“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双方对立程度,办理符合条件的轻伤害案件8件,提存保证金32万元,均促成和解。
      为避免“小拖大”“大拖炸”“民转刑”,该院出台《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办案过程中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工作细则》,实现检察机关和职能部门、属地政府双向联动、风险预警防范全闭环。截至目前,该院向都江堰市各镇(街道)发出风险预警函26件,协助处理风险隐患11个;针对砂石治理、公共安全等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5份,推动解决涉及生态环境治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隐患20余个。

    助企纾困+微网实格:延伸检察惠企服务“触角”
      今年6月,成都市检察机关启动为期两年的“强化安商惠企法律监督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都江堰检察院依法依规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案件2件,通过规范合规整改强化犯罪预防。
      针对虚开增值税发票、空壳公司等问题,都江堰检察院会同税务、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建立协作共享机制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有效发现线索并办理恶意注册和注销公司案件4件。该院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在城区、工业园区、农村打造“检察履职+微网实格——1中心4点位”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将检察工作延伸到镇(街道)、覆盖到村(社区)、连接到户,延伸惠企服务“触角”。
      在都江堰市的工业园区,企业法律需求相对集中,都江堰检察院在工业园区设立“服务民营企业检察工作站”,打造“民营企业身边的检察院”,发放“检察联络员”亲商助企联系卡,收集企业涉检涉诉法律需求,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在都江堰检察院设立涉企案件申诉维权窗口,开辟“及时受理、专人处理、限期答复、跟踪服务”绿色通道,推动涉企问题就地化解、源头化解。
      都江堰检察院建立“检察履职+微网实格”示范点,组建由“检察官(助理)+特邀调解员(老企业家)”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开展涉企矛盾纠纷化解、“法治体检”等服务,助力企业降低诉讼风险。截至目前,该院已下沉30余人次,协调解决企业问题12个,受益企业60余家。该院还依托“李冰法治讲堂”巡回检察组,组建涉企法治宣传队伍,设置“点单式”法治课程,开展涉企法治宣传20余场。

    民事检察+微网实格:绘就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
      “感谢检察官和社区调解员,我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今年8月,都江堰市一小区业主马某将一面写着“严格执法 辛勤办案”的锦旗送到都江堰检察院表示感谢。
      6年前,马某在某公司购买一套住房,并与某物业公司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物业服务费从交房之日起计收。马某未及时办理收房手续,后因房屋卫生间存在渗水现象,在建设单位处理完毕后,马某迟迟不办理收房手续,也未缴纳物业费。去年10月,该物业公司以拖欠物业费为由将马某诉至都江堰市人民法院,法院审理判决马某向物业公司支付物业服务费及违约金8000余元。马某不服判决向法院申请再审被驳回,遂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都江堰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原审判决事实认定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但因当事人对“交房”与“收房”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将物业服务合同与房屋质量纠纷混为一谈,致使无法理解法院判决结果。都江堰检察院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社区网格员、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马某及建筑公司、物业公司三方调解,最终达成和解协议,马某同意支付相关物业服务费,建设单位同意向马某作出补偿,并在听证会现场当场履行,三方握手言和,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这起民事纠纷监督案件的化解,是都江堰检察院践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院组织召开网格属地司法所、派出所、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特邀调解员工作联席会8次,细化协作举措22条。针对物业纠纷、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民事和行政争议案件,该院依托特邀调解员机制,综合运用“堰水情”群众工作法、民事检察“和解五法”,促成民事纠纷和解14件。

    行政检察+微网实格: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2019年6月,都江堰市某公司职工郭某在帮助客户搬运货物过程中被砸伤,致胫骨骨折,由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但该公司认为,郭某自愿答应客户请求帮忙搬运货物,超出了工作职责,对此造成的损失应由郭某或者客户承担。
      该公司经行政复议和人民法院判决,其诉讼请求均未获得支持。2023年2月,该公司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都江堰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法院裁判并无不当。但为了化解行政争议,都江堰检察院邀请特邀调解员、企业属地的社区网格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经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郭某获得该公司赔偿金12.5万元。
      都江堰检察院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分布广、行业覆盖面大、专业互补的优势,有效增强“穿透式”行政监督职能作用,在行政检察中实施“民事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机制”,“一揽子”化解行政纠纷,让办事群众“只跑一次”。今年以来,该院通过“检察履职+微网实格”工作模式,促成行政争议实质化解10件,开展“公开听证”“公开宣告”“以案说法”等办案活动23次,受众5000余人次,以“检察之力”促进“社会之治”。

    公益诉讼检察+微网实格:守护“三遗之城”生态本底
      今年6月,“都江堰检察官”微信小程序启用,打造“群众身边的检察院”。
      “都江堰检察官”微信小程序设立公益随手拍、案件线索提交、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在线交互功能,群众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可用手机拍摄照片、视频,一键传输至后台服务器,由检察官核实处理。截至目前,都江堰市网格员通过“都江堰检察官”微信小程序移送相关法律监督线索21条,经检察机关核查成案7件,协调处理问题10件。
      今年以来,都江堰检察院立足都江堰市世界级文旅资源,围绕“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天府之源”“大熊猫栖息地”“青城山”等生态文旅资源保护,做实“天府源·生态检察”品牌,打造“检察+世界遗产”工作模式,守护“三遗之城”优质生态本底。
      做实“检察+世界文化遗产”。该院凝聚保护合力,与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就重点领域、信息共享等5个方面细化协作内容,为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双方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强化问题导向,采取静态审查与动态巡查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对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级别、位置及保护现状进行全面摸排,推动开展专题修缮保护工程。
      做实“检察+世界自然遗产”。联合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组建“大熊猫生态检察官团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设立大熊猫检察工作站,深化“碳汇司法+生态检察”办案模式,办理大熊猫栖息地公益诉讼案件3件,推动补植复绿1万余株,认购经核证的碳汇100余吨;依托“检察长+林长”工作机制,联合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建立巡山巡林机制,督促违法当事人参与森林巡护、野生动植物宣传保护等活动。
      做实“检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依托都江堰灌区水利保护公益诉讼示范区,与都江堰市河长制办公室、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渠首管理处签署《关于共建都江堰渠首水利保护公益诉讼的合作协议》,细化信息共享、行刑衔接等6条具体举措,聘用2名水行政部门专业工程师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推动构建“检察公益诉讼+水行政监管+灌区治理”的治理新模式。

    未成年人检察+微网实格:多元共护“年少的你”
      今年以来,都江堰检察院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托“亮晶晶+堰水清清”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不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防护网。“亮晶晶+堰水清清”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团队获评2022年度四川省检察机关优秀集体、成都市“三八红旗集体”、成都市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
      该院先后牵头制定《都江堰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实施意见(试行)》《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救助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文件,对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调查取证、证据审查、出庭保护、法律援助、法律监督等提出专业性规范化要求,并结合“检察履职+微网实格”打造“社区里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强制报告纳入“微网实格”管理,网格员协助开展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未成年被害人多元救助、家庭教育指导等,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端,推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都江堰检察院还通过“司法救助+微网实格”模式,构建“司法救助+社会捐助+法律援助+心理抚慰+造血扶智”的“1+N”多元化综合救助体系。今年,该院深入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行动,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力度,对19名符合救助条件的被害人(当事人)发放救助金28万元,提供助学金1.2万元,就业安置1人,心理辅导服务21人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