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组数据见证新时代伟大成就

  •     

      读懂新时代中国发展之变,数据最有说服力。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通过10组数据,记录经济社会前进步伐,展现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成就,揭示中国道路成功的历史必然。

    120万亿元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2013年至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从59.3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从43497元增长到85698元。
      今年是中国经济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第一年。中国经济成功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实现回升向好,前三季度GDP达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全年预计能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4亿人
    世界上规模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10年间,中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形成了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
      10年间,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平均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量,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了70%。

    58亿吨
    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10年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超额完成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40%至45%的目标,累计减排二氧化碳58亿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积极稳定经济运行的同时,全国上下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42万亿元
    外贸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
      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民营企业年度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首超50%、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年均增长8%……10年间,我国外贸不断实现新突破,2022年进出口总值超42万亿元。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超34万亿元。
      2020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数字贸易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44万亿元
    消费“主引擎”动力强劲
      2013年至202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8万亿元增长至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
      中国经济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着力锻造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
      2023年,电影暑期档票房首次突破200亿元,观影人次5.05亿;中秋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升至94.8%,消费“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1100万人以上
    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保持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切实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近年来更是明确将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城镇新增就业规模显著扩大。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截至2022年末,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今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9万人。
      目前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6亿人、2.4亿人、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连续多年上调基础上,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涨3.8%,有力增进了人民福祉。

    3万亿元
    科研经费创新高 创新驱动显成效
      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提升到2.55%;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由4.8%提升至6.3%;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2022 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55.7,比2021年增长5.9%;自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6.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大幅跃升,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1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

    20.4万亿元
    财政“蛋糕”日益壮大
      财政“蛋糕”日益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财政收入从2013年的约12.9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约20.4万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达187494亿元,同比增长8.1%。
      财政支出方面,全国财政支出从2013年的约14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约26.1万亿元,教育科技、基本民生、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支出有力有为。
      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连续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税收收入占我国GDP比重从2018年的17%左右已下降至2022年的13.8%;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较好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10年来,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完善,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

    1.3万亿斤以上
    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产增产
      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近年来,面对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企等形势,我国粮食生产稳产增产、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牢,为稳预期、稳物价提供了重要支撑。
      粮稳天下安。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00万公里
    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其中铁路运营里程15.5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35万公里;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1万个,民用颁证机场达到254个……
      截至2022年底的数据,我国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截至今年10月末,5G基站总数达321.5万个;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应用突破;5G由生产外围向核心控制环节延伸……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
      前所未有的“四横三纵”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正在形成;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装机规模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已经建成……10年间,在重大交通枢纽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我国取得了诸多世界领先成果,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魏玉坤 申铖陈炜伟 姜琳 潘德鑫 邹多为 叶昊鸣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