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要闻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江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小切口突破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浩程 陈宇
“这里真的不错,我都想在这开个咖啡馆。”12月3日,记者在内江市永安镇尚腾新村遇到从重庆来的周方晓先生一家,由于喜欢养鱼,周先生了解到该村有观赏鱼养殖基地,便专程到这里“刹一脚”。虽然没买到鱼,但是他对尚腾新村的村容村貌赞不绝口。
尚腾新村令人惊艳的“颜值”,得益于内江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去年12月底,内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瞄准“让农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生活条件”,提出在首批18个目标镇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走进这些目标镇的田间村头,村道宽平、庭院整洁。据介绍,截至目前,18个目标镇已完成90%的工作进度,第二批目标镇正在谋划启动。
“走路不糊脚、(义务教育)上学不掏钱、小病不出村、办事不着难、勤俭不偷懒、发展不犯愁。”在沱江之畔的内江市,这句形象概括该行动目标的“六不”广为流传。
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内江将持续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小切口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补乡村振兴短板
5年5批次全覆盖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以前,跳坝坝舞的地方都没有。”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周坡村第一书记李意光奔走在村里各聚居点之间,指导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站在周坡村梅堂湾聚居点百余平方米的公共区域内,李意光介绍,在9月讨论修建公共区域的院坝会上,村民十分支持。不到半个小时,公共区域修建相关事项就搞定了。
振兴乡村——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梅堂湾村民的心声,也是内江全市的共识。
这里有振兴乡村的优势与机遇。内江是老工业城市,也是丘陵地区农业大市,过去盛产糖和蜜饯,有“甜城”美誉。东兴天冬、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等农特产品远近闻名。随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加速实施,内江的区域优势、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凸显。
也有隐忧与挑战。“由于内江地处的方位和发展特点,仅靠自身投入又不足。”内江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内江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镇村风貌老旧杂乱、农房品质参差不齐等短板。
落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内江市委提出5年5个批次推进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作为内江的“一号工程”,2023年启动并完成首批18个目标镇所有工作。18名市级领导挂联攻坚,8个专项工作组分头推进、协力调度,市级各部门指导帮联。
根据《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内江将完成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村民居风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8项重点任务。
“从农村面貌改善这个小切口切入,涉及的是‘硬件与软件、面子与里子’全方位改善提升。”内江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初开始,内江在18个目标镇启动53个项目,总投资达37.81亿元。
学“千万工程”经验
1.3万余场院坝会让群众更“有感”
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最近成为内江的“网红”。该村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完成后,前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第一次征求意见时,部分村民并不愿意进行农村面貌改善,说‘已经习惯了’,觉得没必要。”光辉村党委书记彭良富介绍,开了7次院坝会,该村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才顺利推进。
“干不干,群众说了算;怎么干,群众商量着干。”内江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一 开始,内江就注重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融入内江工作中。
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精准摸清群众需求。改造启动之初,内江就在每村(社区)成立一个工作专班,由一名科级干部带队,累计发动1.5万人次对260个村(社区)21.2万户63.5万人开展全覆盖摸底调查。全市召开院坝会1.3万余场,征求群众意见。
改造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意识。仅隆昌市就吸引1000多名本地能工巧匠、引导1.7万余户农户积极主动投工、投劳、投资,发动群众筹资0.9亿元。
不搞大拆大建、整齐划一,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乱治什么”的原则。内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提倡用果树、蔬菜美化庭院、村庄,不用城市园林花木,既节约成本,又让农村保留田园风光。”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展的农村产业,是良好农村面貌的根本支撑。”内江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求,今年各目标镇(街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个以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1个以上,每个村均培育发展1—2个特色产业。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子村找到了发展方向。”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党总支书记何玉明介绍,依托离城近、毗邻范长江文化旅游园区等优势,正子村确定以农旅融合为主导产业,其中中药材示范园通过“玉米+天冬”等套种方式,实现粮药综合亩产值达1.2万元。
活农村资源要素
已有3903户长期外出农民“回流”
实施农村面貌改善后,乡村是什么样子?记者走进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椅子湾聚居点。椅子湾聚居点因以一棵大黄桷树为中心,农房向四周分布而建,形似一把椅子而得名。
记者注意到,椅子湾农房整体格局没有变,变的是房前屋后的归顺、零星撂荒地的整治、垃圾的入桶等。柏林村党支部书记许真华说:“我们有一个秘诀,就是坚持‘变废为宝’,通过对旧砖、旧瓦、旧房、旧物以及废木、废膜、废渣、废井‘四旧四废’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保留利用当地材料,修旧如旧。”
乡村振兴,需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变废为宝”。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内江通过对房前屋后“微菜园”的打造,许多以前荒芜杂乱的地块被利用起来。据统计,截至目前,内江共新增小菜园14142处2138亩。
“为消除长期外出人员对拆除旧房可能影响宅基地权益的顾虑,我们发挥村级议事协商机制的作用,设立‘拆旧留权’标识,明确和保障原使用者权益。”内江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内江拆除长期闲置的破损农房、偏杂房等7169间,解决了老旧危房治理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的人力资源不断激活。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内江农村吸引力正在增强。截至目前,已有3903户长期外出农民“回流”,或返乡创业,或返乡改造、新建住房。
到11月底,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18个目标镇已完成包括危房改造、入户路建设、改厕改厨改庭院等在内的户属设施改造76466户,超额完成计划任务;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农村电网、高标准农田等,发展日新月异。内江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推广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实行‘红黑榜’制度等,建立农村面貌改善的长效机制,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