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编就要再创造”的新实践

    ——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舞台呈现

  •     

    □任红军
      自2014年创作、2015年定稿、2016年正式发表、2022年首度公演、修改提升后于2023年亮相第三届川剧艺术节后,徐棻新作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于2023年10月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获得首都观众的积极评价与高度认可。剧作立足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思路解构了传统戏《庆云宫》,进而解构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改编就要再创造”是徐棻艺术创作的核心思想,也是她“构建戏曲新形态”的重要艺术实践,《花自飘零水自流》可谓是她“改编就要再创造”舞台实践的最新成果。

    精彩的舞台表演
      《花自飘零水自流》书写的是一个关于人、关于人性的故事。剧中皇后是一个满怀爱情、追求友情、富于人情的善良女性,当她在男权社会中被男性特权推入悲哀、愤怒、无奈、绝望的深渊时,仍为了不变成杀人凶手而苦苦挣扎。于是,我们看到她从“灵魂的挣扎”直到人身的毁灭这一全过程。
      剧中,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饰演的皇后,不仅扮相优美,唱功优越,更是在人物内心的刻画上,着实狠下了一番功夫,将剧中人物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感情饱满、细腻,把一个真善美的形象稳稳立于舞台中。
      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蔡少波饰演的皇帝,用纯熟的川剧表演技巧和精彩的唱腔,细致入微地演绎角色的真面目。特别是剧中穿插的颇具调侃意味的台词——“酱香型”,那兼有小夫妻间耍赖与撒娇的“一跪”,着实让观众忍俊不禁,会心一笑。
      剧作没有传统宫斗剧中的争宠吃醋,哪怕是作为配角的林、乔二妃,在剧中也通过姊妹二人中其中一人的“慷慨赴死”,进而成全另一人活下去,凸显出人性的真善美。
      再看剧中沿用的驰名剧坛的牵眼线手法,将剧中看对眼的有情人儿无形的目光变成有形的眼线,不仅可以拉扯,而且可以打结,为剧作的舞台呈现增色不少。虽然只是个经典传统的舞台表现形式,但用在本剧中,尤其是在紧张的剧情推进中,极大舒缓了演员和观众的紧张情绪,也让剧情的发展节奏有了调控的空间,显得张弛有度。

    守正创新的音乐创设
      作为川剧剧种特色的重要彰显,作品音乐的创设有着浓郁的川味。作品有着鲜明的宫廷风格,作曲家王文训在剧作音乐中,用了大量传统的川剧曲牌,既坚持了川剧音乐的传统内核,又使用现代的方式来表现人性,做到了守正创新。
      如从序曲开始,剧作就将3首传统曲牌《秋色芙蓉》《朝天子》《南清宫》有机化用,对应舞台人物形象塑造。如剧作核心人物皇后出场时的音乐主题选用传统曲牌《秋色芙蓉》,对于皇帝,选用了老戏迷朋友熟悉的《朝天子》,宫廷背景则用《南清宫》。这些传统曲牌一出,无论新老观众都能明白这是一台宫廷戏。
      在声腔创设上,王文训更是花了一番心血,灵活巧妙地通过曲牌的变化,将皇帝、皇后的气质、心理活动和人物命运进行了生动反映。
      例如,在第三场别宫中,帮腔唱“出宫前忽觉方寸乱”后,皇帝的唱腔就将《解三醒》揉进了四川扬琴中,而其后皇后唱的“满口谎言都是骗”则用了《红衲袄》犯《江头桂》。
      再如最后一场哀宫中,帮腔唱“三个字芒刺在背”后,皇后的唱腔则用了《一支花》犯《江头桂》,写尽她人生的酸甜苦辣,把全剧推向高潮。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都有犯腔,但前面《红衲袄》犯《江头桂》属于不转调,后面的《一支花》犯《江头桂》则属于同主音转调。
      总体而言,作品于鼓乐齐鸣中,将作品庄重的场面感拉满,又于板鼓咸淡有致的击节中,将川剧高腔的流畅高亢凸显。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乐队演奏家们在指挥周玉、国家二级司鼓杨军的带领下,加上优秀青年帮腔杨茜等与演员和演奏家的通力合作,充分实现了主创的创作意图,为观众带来愉悦的听觉盛宴。

    通力协作的团队
      一出优秀剧目要在舞台有上佳呈现,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科学的分工与团队的通力协作功不可没。耄耋之年的徐棻除担任编剧外,还兼任剧作的艺术指导;国家一级导演李增林执导;国家一级作曲王文训作曲、配器;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出任副导演并领衔出演皇后一角;国家一级演员蔡少波出演皇帝一角。国家一级舞美设计王卫中、国家一级舞美设计蓝玲、国家一级导演余琛、国家一级指挥周玉等团队核心成员的倾情加盟,确保了作品舞台呈现各个环节的有机、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一众优秀青年演员在剧中分饰不同角色,都有上佳表现,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川剧艺术后继有人,值得期许。
      耄耋之年的徐棻用这样的一部新剧表达她对川剧艺术的热爱,她对戏曲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期许。这样的一部新剧,值得关注和点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