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今年9月,纳溪区检察院开展法治夏令营,邀请学生参观博物馆。“纳爱·家援”团队走进辖区小学开展法治游园活动。今年9月,江阳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干警走进泸师附小习之学校开展法治宣传。今年2月,“纳爱·薪火”团队邀请江阳区丹林镇学生参观江阳区检察院“纳爱·成长护航法治教育”基地。今年9月,江阳区检察院携手四川警察学院法学系师生走进阿坝州理县上孟小学,开展“青春志愿 与法同行”志愿服务活动。
□陆检轩 文/图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如何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年来,泸州市江阳区和纳溪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倾情守护小荷露尖、蓓蕾初绽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中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一体协同
深化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法者,天下之公器。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定位。
在江阳区,涉罪未成年人巫某甲和巫某乙因父母常年在外,缺乏管教,初中未毕业就四处闲逛,因涉嫌抢劫罪被移送审查起诉,江阳区检察院依法对其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委托专业社工,采用教育、公益、家庭、心理、就业、帮教“六个挽救”的帮教模式,助其回归社会。该案例今年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典型案例,相配套的社会治理工作做法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
纳溪区检察院在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强一般犯罪预防工作的同时,会同学校、学生家长、相关单位根据个案特征,量身定制帮教计划,配套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推动实施志愿帮扶、回归助学计划等措施,着力帮教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确保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优先保护落到实处。
这是江阳区和纳溪区深化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一个缩影。通过10年探索,江阳区已建成合适成年人、社会调查、帮教、预防等“志愿者+社工”参与服务、100%社工帮教的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
自2021年以来,纳溪区帮助50余名未成年人迷途知返,29名符合救助条件的未成年人及其近亲属获得救助金30余万元,开展6万余人次的家庭教育指导,用扎实的服务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机制探索,远不止此。近年来,江阳区和纳溪区检察机关在履行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将保护贯穿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全过程,对被羁押未成年人全程、全面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行审查起诉阶段“每案必查”,对无羁押必要的及时变更强制措施。
借力红色资源,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数字化”,是江阳区检察院探索出的新机制。该院从红色资源中汲取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力量,发挥本地数字资源优势,总结出一套未成年人检察“数字化”工作方法,建立“薪火数字未检工作中心”,选任3名优秀党员检察官、助理组建办案团队,紧密依靠群众力量,引入共建单位的党员教师、咨询师、律师等各类志愿者180余人。建立江阳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并搭建“薪火数字未检”工作平台,对社会调查、帮教矫正等服务进行统一登记、动态管理。在泸州市14个社区设立“薪火未成年人数字维权站”,2万余名偏远乡镇的未成年人可通过线上方式维权求助。
在纳溪区,前不久刚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分散、信息不畅”等问题,推动成立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检察机关牵头的“纳爱”全覆盖体系领导小组,配套设立以“纳爱”基地、“纳爱”服务站、“纳爱”特色点为载体的“纳爱”三级网络化平台,构建起由宣传、妇联、民政等35个党政群机关和296名青年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紧密结合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形成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上下“一盘棋”、左右“一条心”的工作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区检察院创新性提出,对每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都要履行监督职能,启动倒查机制,查找存在的疏漏。
多方携手
共探未成年人保护路径
今年,江阳区人民检察院和江阳区司法局共建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协作中心正式挂牌,双方签署了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战略合作协议,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走深、走实,形成综合保护合力。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坚持优先保护、特殊保护、双向保护,以帮助教育和预防重新犯罪为目的,推动提升检察工作、司法工作规范化水平,实现惩罚犯罪和保障权益并重的目标,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多方携手,汇聚起强大合力。去年以来,江阳区人民检察院先后携手区委统战部、区妇联,以及致公党泸州市委员会、致公党江阳区基层委员会等,深入邻玉小学校、弥陀学校、石寨学校三所乡村小学,与学校开展“一号检察建议”专题座谈会,听取学校、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开展“法治进校园”防侵课堂,深受社会好评。
前不久,江阳区人民检察院还携手四川警察学院法学系师生,将“青春志愿 与法同行”志愿服务活动送到阿坝州理县上孟小学,通过情景模拟,将案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同时,通过互动提问和讲解环节,让同学们全面了解自我保护常识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内容。
近年来,江阳区人民检察院精心打造了“纳爱·薪火”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特色品牌,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截至目前,“纳爱·薪火”团队共开展维护未成年人法治服务活动20余场,激发了广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的热情,增强了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法”的种子播撒进学生的心中。
此外,江阳区还创新开展“归航少年”罪错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对区内18岁以下所有在校学生,18岁以下有不良行为或者已涉嫌犯罪但不负刑责的少年,借助检察院专业的法律平台搭建起志愿服务团队,形成了志愿服务产品、构建了社会支持体系。所创建的未成年人法治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金奖、泸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奖。
探索多方协作路径保护未成年人,纳溪区也有多项创新务实之举。
近年来,纳溪区人民检察院针对社会治理难点、痛点,抓住五四青年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联合团委、工会、妇联等单位开展“青年文明号”开放周活动。
纳溪区人民检察院还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统一集中办理工作,不断强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依托“纳爱”品牌,组织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事实孤儿”综合救助、“黑校车”专项整治等7个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开展红丝带行动等大型主题活动21场。
针对监护侵害、监护缺失等行为,纳溪区人民检察院支持或督促起诉涉及监护侵权11件,均获法院支持。其中,2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全省典型案例。还与相关部门协同,帮助13名“事实孤儿”找到法定监护人,为5名“事实孤儿”提供国家司法救助金10万余元。针对“黑校车”问题,向交通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联合教育等部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新开通公交线路2条,落实20辆农村客运汽车定点接送学生,有效缓解了学生“乘车难”问题。
同时,纳溪区检察院还对全区5000余名教职员工开展犯罪记录查询工作,推行强制报告制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20余场次,推出《拒绝沉默》《“纳爱”教你防性侵》等原创公益短视频7部,录制精品课程11堂,编印发放原创法治产品20余万份,全区6万余名未成年人受益,未成年人犯罪呈下降趋势。
法治教育
浸润未成年人成长土壤
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往往隐蔽性强,发现难、报告难、干预难、追责难,因此重在预防和早发现。法治教育,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关键一环”。
今年夏天,在江阳区开展的“法治清风伴少年 清廉家风润心田”亲子夏令营活动中,检察干警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参观“纳爱·成长护航法治教育”基地,详细讲解了拒绝校园暴力、毒品的危害、警惕网络陷阱、廉洁家风伴成长等内容,并通过分享故事的方式让大家接受法治和廉洁清风的洗礼。该院建设的法治教育基地今年成功申报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被命名为泸州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
今秋开学季,纳溪区将“沉浸式”模拟法庭搬进校园,让青少年在真实案例中真切地感受法律的庄重、严肃,培养树立法治思维,从而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这是泸州市江阳区和纳溪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优化细化法治教育政策措施,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缩影。
法治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一环”,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成长的土壤,方能使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江阳区人民检察院的“归航少年”罪错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项目,吸引社会各界200余名志愿者,通过青年志愿者开展“归航6+1”法治服务,将法治教育送到未成年人身边。
江阳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6”即6个挽救,包括谈话、帮教、就业、公益、心理、家庭挽救。今年以来,已经提供公益挽救服务13次,带领未成年人进入福利院、社区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心理挽救服务,对有需求的未成年人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提供家庭挽救服务,服务70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父母进行教育指导,提出一对一家庭教育建议,促进亲子关系。提供就业挽救服务,对于有就业需求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实践和培训培养服务,教授各类工作技能。开展谈话挽救服务180人次,为低龄犯罪未成年人答疑解惑、释法说理,开展再犯罪预防教育活动。开展帮教服务约180人次,一对一走访、引导未成年人,及时解决未成年人面临的生活、学习困难。
此外,纳溪区人民检察院还通过“纳爱·家援”工作模式,搭建起“体验式”“沟通型”“共享性”的法治教育工作平台,成立了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监督委员会,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家庭或者事实无人抚养等困境未成年人家庭,开展包含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关爱救助等在内的综合援助,帮助家庭畅通沟通渠道,更新教育理念,督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依法“带娃”,重塑家庭温暖。
“纳爱·家援”工作模式推行以来,团队组织未成年人、家长、教育工作者在“纳爱”基地开展法治实践1.6万余人次,配套开通“纳爱”公众号、开办“萌纳纳”电子互动课堂、设置VR科普角、远程同步法治课堂等信息化平台,线上线下解决1100余名未成年人家庭个案问题。“纳爱·家援”战疫系列心理微课堂、法治云课堂累计点击率高达20万余次,相关主题直播有41万人次在线参与,相关工作经验被四川省委政法委推广;“纳爱”基地先后被评选为“四川省首批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政法系统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全国优秀儿童之家”,2022年被省委依法治省办、教育厅、司法厅、省检察院联合命名为“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