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搭建文化沟通桥梁 让千年三苏走向世界


  • 东坡书法国际交流会议现场。 廖波 摄

      “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

        

    □白杨 (图片除署名外由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提供)
      红墙黛瓦,荷池相通,游人如织……踏入三苏祠,典雅清幽的古建筑散发出独特魅力,“苏家的园子”承载了苏轼和苏辙幸福的年少时光,这里既充满诗意又不失人间烟火,游客在不同时间来到三苏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日前,三苏祠展开了一场关于东坡书法的对话。作为“东坡文化月”活动之一,东坡书法国际交流会议汇聚了国内文史专家、省书法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省书法艺术家等学者,还有来自俄罗斯、韩国、伊朗、日本四国的学者代表,他们进行学术与创作交流,展示创作成果,从不同角度挖掘东坡文化的时代内涵。
      11月为眉山“东坡文化月”,期间举行了20场文化惠民活动,东坡书法国际交流会议、首届东坡论坛、“诵东坡 爱眉山”东坡诗词大会、“东坡大舞台”群众广场舞展演等系列活动贯穿整个11月,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有‘三苏’,是对三苏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肯定,也是对三苏祠的发展提出的更高目标和要求。”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表示,三苏文化应该成为当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大旗,汲取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一座宝库,实证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典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一块高地。

    在笔画之间 挖掘东坡文化的历史内涵
      跨越千年,苏东坡用另外一种方式再次与我们见面。
      在中国书法史上,苏轼是文人书家与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其书法拓宽了传统书法审美的外延,体现了勇于革新的理念和精神。
      “墨迹90余件、法帖75种800余件、碑刻50件……历时6年编纂完成。”在东坡书法国际交流会议上,《苏轼书法全集》编纂团队负责人之一、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建介绍,《苏轼书法全集》分为总目卷、墨迹卷、法帖卷、碑刻卷、释文卷五部分,共收录苏轼及苏氏一门存世书法作品940余件,去除同名作品后苏轼作品约460件。“《苏轼书法全集》的编纂及出版,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地研究苏轼的书风、技法与书学思想,探究作品流传、翻刻、递藏状况,梳理墨迹与碑刻、法帖作品之间的关系及相关问题,厘清苏轼一门传世书作的诸多疑难。”曹建说。
      《苏轼书法全集》成功出版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支持力量。曹建介绍,《苏轼书法全集》是眉山市人民政府、西南大学校地合作项目,由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共同主持,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多家单位相关专家参与。
      “《苏轼书法全集》几乎囊括了当前传世最重要的苏轼书法墨迹和历代拓本,为目前同类出版物中收录最全、材料最新、出版规模最大的作品之一。”在该书主编之一、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兴成看来,编纂《苏轼书法全集》还有一层重要意义,这是对苏轼及苏轼一门存世书迹的一次全面普查与摸底,“全集不仅收录作品‘全’,而且在作品的选本上也尽量做到‘精’,除了尽量做到信息的高清、完整呈现外,法帖、碑刻收录的几乎都是存世佳本,有许多作品较为少见,或为首次出版印行”。
      一年多以来,“东坡论坛”“名人大讲堂”“东坡大家讲”等三苏文化主题活动共举办40余次,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的“学术浓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三苏祠积极搭建专家智库,组建了以袁行霈、黄惇等国内专家为成员的学术委员会,全面搜集整理三苏文化相关文化资源。
      深化研究,创新阐释,开辟新时代苏学研究的新视野、新境界,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已明确家风家教、家国情怀、治国理政理念、民本思想、人文精神等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以精深的研究成果展现三苏祠的博大,以丰满的阐释展现‘中国有三苏’的自信。”陈仲文表示。

    在点线之间 触碰国际传播的情感共鸣
      中国书法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独特存在,是5000年文明的精髓,承载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情感。
      “千年英雄”苏东坡,以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和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境界被世人所喜爱,而其创作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等一大批书法佳作,在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苏轼书法全集》将以东坡书法为媒,架起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向世界传播东坡文化。
      在东坡书法国际交流会议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苏轼尚意书法观、苏轼书法作品与文学作品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伊朗书法与苏轼书法在观念上有共通性,讲究对工具和用笔的重视、对传统和法度的学习、对个性和创新的强调、对造型和韵律的追求。”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艾森认为,中国书法和伊朗书法都是通向内心的艺术,线条和点画仅仅是视觉上的表象,而蕴含在线条和点画中的精神才是二者相通的终极表达。
      “苏轼的法帖不仅很早就传入日本,而且他也是深受日本大众喜爱的书法家之一。”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浅野泰之通过研究江户时代苏轼法帖出版状况后表示,江户时代的日本人似乎就对苏轼楷书情有独钟,将其作为学习苏轼书法最好的范本。
      东坡先生的影响跨越时空,不仅因其书法具有独特个性,还因其文学作品给人以震撼与启迪。
      “从高丽王朝开始,直至近现代,朝鲜半岛的文人学者们一直密切关注学习东坡思想文化。”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韩国研究所所长赵参勋说,北宋时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十分密切,高丽国曾多次前往宋朝购置书籍,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的作品传播到高丽,深受高丽文人的喜爱。而其中,苏轼更受到高丽文人的推崇与追随。

    在文物之间
    探寻东坡文化的时代表达
      近日,三苏祠内游客往来如梭,不少游人的目标是奔向三苏祠式苏轩举办的“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该主题展入围“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前20强”。
      作为全国首个以三苏家风家教为主题的展览,1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和106亩古典园林组合的沉浸式展览,让观众既能观看,又能互动体验,既能欣赏文物,更能从中看到文化。除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馆藏,还展出了来自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10家文博单位的百余件(组)珍贵文物。
      文物只是其中一个看点,为了让观众感兴趣、看得懂,展陈设计也花了大工夫。“进入三苏祠,便进入了展厅。”“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策展人翟晓楠揭秘:展览以三苏祠为依托,室内室外联动展示,推出表现三苏父子家国情怀的景观式展览。
      三苏文化浩瀚无际,如何深层次挖掘展现三苏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
      从历史长河中“活起来”,走进当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三苏文化传承弘扬的应有之义。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规划建设部部长王荷介绍,最初展览的初稿达到3.5万字,最后呈现的上墙文字约8000字,前期做“加法”,后期做“减法”,没有一个字晦涩难懂。“中国有三苏——眉山苏氏的家国情怀”主题展开展以来,受到多方关注,好评如潮,吸引了近26万人次观展。
      除了举办各类展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在三苏文化相关方面的探索也不断丰富、深化。今年4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入选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学基地名单,“苏轼是怎么炼成的——探索苏轼成才之秘”等3门研学课程入选四川省首批文博研学课程推荐名单,数量在全省位居前列。三苏祠还不定期举办古琴、香道等公益课程和雅集活动,让各个年龄段受众都能品味传统文化底蕴。
      聚焦三苏文化传承重点领域,三苏祠还有更多设想。“以党员、干部、青少年为重点,以三苏祠为载体,加强三苏文化家训家风教育,在三苏祠建设苏门家风家教馆,打造流动展馆,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陈仲文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