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市州观察·乐山
探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乐山“亮”出城市记忆
-
杜家院子。 受访者供图
□汪菲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晋朝
“我们眼前的杜家院子现在是‘保护性经营’的状态,就是在不改动原有建筑格局和风格的基础上,供游客品茗、鉴画……”11月17日,乐山市市中区嘉州古城保护范围内的桂花楼巷,古院民宿工作人员高睿杰向客人介绍眼前的杜家院子等四个民居院落。最近,这些乐山近代历史建筑,经抢救性修复,和周边的古城墙一起“亮”了出来。
乐山历史悠久,仅中心城区就拥有龙神祠、九龙巷、桂花楼、顺城街、皇华台、老霄顶等历史古迹,分散在中心城区的居民小区、街道巷陌。
“让古城‘亮’出来。”乐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晋明说,当地相继完善出台了《乐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桂花楼皇华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乐山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并于2022年正式实施《嘉州古城保护办法》,明确古城范围内“禁止新建高楼、核心区‘只拆不建’”的原则。
“文物修缮要细致才能做到原汁原味。”在乐山文庙棂星门前,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胡方平说起了文庙修复的点点滴滴。
以棂星门为例,该建筑为本地所产红砂岩仿木结构石质牌坊,距今已有350多年。修复过程中,针对棂星门石表面苔藓滋生、石质风化严重、二三层结构稳定性削弱等问题,工作人员本着谨慎安全原则,多次现场勘察并论证、修改修复方案。“石隙里的苔藓都是用竹签一点点挑出来的。”
经过多年努力,文庙、老霄顶、桂花楼、龙神祠等一大批乐山城市记忆被“亮”了出来。
“以用促保,活化利用好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历史文化遗产。”刘晋明表示,乐山一方面倾听当地居民意见,将文庙、老霄顶、龙神祠等进行呈现,适时举行汉服、成人礼等活动,免费对大众开放,另一方面创新名城保护开发招商引资机制,多方吸引民间资金,形成全社会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格局。
“结合乐山实际,目前我们正试点利用社会资金对桂花楼民居进行保护性经营,可行的话将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范式。”刘晋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