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推广中的两个“切片”

  •     

    □柳海洋
      秋冬时分,巴中市南江县迎来了观红叶、赏冰挂的季节。
      在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经常可以看到举着队旗、穿着红色马甲的队伍,他们在河库边巡查、清扫垃圾,向游客发放河湖管护宣传单。他们是西厢村在开展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试点推广时建立起的“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保洁队”3支管护队伍。
      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是通过完善村级河长设置、健全工作机构、增强管护力量,发动和带领群众共同参与河湖管护,从而实现基层河湖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一种机制创新。
      西厢村作为南江县首批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重点示范村,通过从“管护责任”“管护体系”“管护举措”“管护效益”等方面聚焦发力,谱好河湖管护“四部曲”,实现了河湖环境有效改善、富民效益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水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的西厢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200万元以上,通过推行和探索河湖管护新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不只西厢村,南江县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切片”还有很多,长赤镇龙泉村就是其中一个。
      近年来,龙泉村围绕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不断建立健全管水、护水、兴水责任机制,扎实推进村级河湖管护,构建起“一室三队一小组”的河湖管护体系,探索了“河长管、党员巡、巾帼宣、保洁清、代表评”的河湖管护机制,全面建立起村级河湖“三有”管护体系。
      所谓“三有”,即河湖管护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据南江县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龙泉村通过实施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村内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依托优美水生态环境,龙泉村探索出一条“以水为媒”打造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我们坚持将河湖长制延伸到基层‘最后一米’的工作导向,从‘解放模式’的推广中不断发掘自己的经验。”南江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目前全县370个设立村级河湖长的村(社区)已实现“应推尽推”“全面覆盖”,并创新建立了“解放模式”与防汛、综治等网格体系的融合机制,村内各级河湖长除生态管护责任外,再添安全管护重任,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的内涵在南江县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