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郫都法院坚持监督检查+台账预警

    一年以上未结案件下降近八成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庭铭
      “在郫都区法院法官的帮助下,公司拖欠我几年的赔偿款终于到账了……”近日,成都市民舒谦(化名)难掩兴奋,他终于拿到了10万元工伤赔偿金。
      几年前,舒谦在工作中不幸遭遇工伤,造成脾脏受损,需要任职的公司赔付工伤赔偿金10万余元。但是,当郫都区法官执行判决的时候,却发现该公司账面资金只剩下1万元左右。“我自己都差点要放弃了,没有想到在法院的帮助下,这笔钱居然被追了回来。”舒谦说。
      舒谦“没有想到”的背后,是郫都区法院综合利用“监督检查+台账预警”等监督方式,联动多方资源,加强长期未结案管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到现在,郫都区法院一年以上未结案件的数量下降近80%,案件审理时间平均缩短30天左右。

    动态监督,催办未结案件
      “像舒谦这个案件,就是我们在关注跟踪未结案件时发现的。”郫都区法院督察室主任张怀沙告诉记者,按照相关的制度设计和管理要求,郫都区法院的审管和督察部门对一年以上的未结案件进行案情评价和分析。若发现是承办法官的主观原因,将出具督办函对其进行催办并充分运用监督执纪的手段进行警醒震慑。如果催办时效过后,案件还没有推进,相关法官就将被问责,受到处理处分。若发现是案件本身的客观原因,就将启动领导带头协调机制,促进案件的后续审理和执行。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舒谦这个案件执行不了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法院立即启动院领导带头协调机制。”该案的法官助理袁滔介绍,在院领导的带领和协调下,他们先协调了当地司法、民政等部门对舒谦进行司法救助,随后又通过依法追加该公司3个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帮舒谦把赔偿款要了回来。

    共享信息,预警重点案件
      除了对未办结案件的监督,对于可能形成长期未结案的案件,郫都区法院还建立重点案件预警和督办机制。
      “简单地说,就是将可能形成长期未结案的案件按照时间长短动态分为6个月以上、9个月以上和12个月以上3个种类,分别由庭长、分管院领导和院长监管,同时在审管、督察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强化过程督办,做到源头管控。”张怀沙介绍,目前郫都区法院对6个月以上未结的案件都会建立台账,并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不同颜色的标注,9个月以上未结案件台账中还标注案件未结的原因、下一步推进计划等。
      “根据时限不同,我们会结合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督办和处理。”张怀沙解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如果承办案件的审判庭和法官确实觉得面临困难,可以向我们申请多部门联动;另一方面,在基本案情明晰的前提下,如果审判庭和法官确实故意拖延了办案时间,我们也能及时发现,从而及时进行督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