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遥相呼应”的文物中 看川黔文旅合作的“前世”“今生”
-
十一月二十二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在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考察文物考古保护利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情况。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肖雨杨摄
地点
三星堆博物馆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11月22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来到位于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的考古保护利用以及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情况。
在博物馆内的一个透明“大盒子”里,裸眼3D技术还原出了铺满祭祀坑的层层文物。象牙、青铜器、金器等文物“破土而出”,让人仿佛置身于真正的考古现场……“非常震撼!”贵州省黔西南州委书记陈昌旭感叹,这是他第一次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切实地感受到了文化自信。”
代表团成员浓厚的兴趣还源于一种“亲切感”——近年来,贵州考古同样破题
“出圈”。今年初,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在2021年也同样获得了这项荣誉。
在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前,代表团成员又纷纷停下脚步,不停地上下仔细打量。
在贵州省博物馆里,有一件名为“饰虎铜釜”的镇馆之宝,于2000年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出土,对于研究长江流域乌江支流六冲河上游的夜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的“遥相呼应”刻写了千年前的故事。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蜀”和“黔”在文化地图上又有了新的联结。
漫步三星堆博物馆,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局长谢强还将目光投向了前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早在2021年,川渝贵就组成了文旅“西三角”,借此带动三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是川黔两地的合作重点之一。”谢强表示,未来两地的经贸协作还会越来越多,互补性将越来越强。
“多彩贵州”“安逸四川”强强联合,“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云贵川渝毗邻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联盟”抱团出击……走出三星堆博物馆,天空中鱼鳞状的云彩遍布,正如川黔两地合作机遇,无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