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队伍、组织、平台建设

    “调”出德阳好“枫”景

  •     

      □周玉琴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凘源
      近日,广汉市汉州街道龙居社区居民卢女士与楼上住户因房屋漏水问题发生了纠纷。问题交到社区薛大姐调解室,调解室负责人、62岁的薛明会大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劝说,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同意各承担一半的责任。
      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德阳立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强化人民调解队伍能力、组织网络和实体平台三项建设,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纠纷调解服务,“调”出一片好“枫”景。
      在德阳,像薛明会这样的调解员有5401人,主要由乡贤能人、各类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担任。他们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让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着力提升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德阳还大力发展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立调解专家咨询库,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已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人民调解员队伍。
      抓好队伍建设的同时,德阳也不断完善组织网络,在医疗、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知识产权、劳动争议、退役军人事务、金融等14个专(行)业领域设立调解组织。目前,该市已建立行专调解组织48个,在84个乡镇(街道)、1187个村(社区)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一张行专结合、特色融合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正在逐步完善。
      同时,德阳还加强人民调解与法院、公安、检察、信访等部门的衔接协作,形成多元高效便捷的“调解+”非诉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目前该市法院、信访局、一类派出所已全覆盖建立调委会或派驻调解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