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高县经开区宜宾循环经济产业园。高县大雁岭早白尖生态茶园基地。
□罗景萍 (图片由高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和美乡村风景如画……11月的宜宾市高县,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和赶超跨越的浓厚氛围。从项目建设现场,到企业生产车间,拼经济、搞建设全力冲刺的势头如热潮涌动。
今年以来,高县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县、制造强县,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开启以“绿”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新篇。
招强引大 新兴产业集聚成势
走进宜宾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四川宏杉新能源2万吨磷酸铁锂废片梯次利用项目建设现场,一期1万吨生产线厂房主体已完工,项目竣工达产后,将为宜宾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生态圈增添重要一环。
回顾高县的工业发展史,白酒、煤炭两大产业曾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在“绿色低碳”新理念背景下,工业经济如何突破资源之限、产业之难、动力之困?
近年来,高县聚力打造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绿色化工三大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宜宾“一蓝一绿”产业新赛道,通过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靶向攻坚一批高精尖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全县共谋划重点项目271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91.4亿元。
塔吊林立、铁臂挥舞,在丝丽雅集团绿色低碳纤维素纤维高端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同样也是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5亿元,带动就业1800余人。而总投资30亿元的四川福碳年产3万吨高端等静压石墨材料生产项目,一期厂房已进入收尾阶段,项目建成后,能够为宜宾乃至整个西南片区半导体光伏产业补齐材料制造及供应缺口。
新兴产业纷至沓来,这与高县不断厚植企业发展沃土密不可分。通过高标准推进园区交通、电力、供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企业保姆”“项目专员”服务制度,以营商环境之“优”,促进市场之“活”、经济之“稳”、发展之“劲”,加速构建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热土。
随着宜彝、宜昭、宜威、宜宾绕城高速公路和宜庆路快速通道相继建成,渝昆高铁在高县设站,在便捷的交通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下,宜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宜宾建材产业园、宜宾热力中心综合开发项目等一大批投资体量大、带动性强的项目相继落户高县。同时,高县还围绕宜宾市“1+N”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和“1+2”新能源汽车产业部署,积极引进培育动力电池相关产业,卡位绿色新能源赛道。新兴产业集聚成势,构建起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工业经济脉动强劲。
龙头引领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8月,在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新建成的智能缫丝生产线正式投用,带动企业整体产能扩增到年加工蚕茧3000余吨、年产生丝700吨。一墙之隔的马盛生物蚕蛹蛋白肽项目,一期厂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整体项目可实现年加工蚕蛹蛋白肽3000吨,与新丝路茧丝绸公司形成产业链互补,进一步提高蚕茧综合效益。
高县是“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23.5万亩桑园延绵成海,种植面积居四川省第一位。近年来,该县围绕构建蚕桑全产业链条,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向蚕桑附属产品全链发展的态势,加速推动高县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让传统蚕桑产业焕发出新活力。今年,全县共发蚕种24.75万张,产茧1161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6.7亿元。
蚕桑产业蓬勃发展,另一片致富“金叶”——茶叶,也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高县来复镇大屋村,茶山连绵,层峦叠翠。不远处的四川早白尖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内,机器轰鸣,茶香阵阵,一箱箱成品茶叶正在装车,即将沿路出村,香飘四海。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早白尖拥有大雁岭、乌蒙山、七仙湖三大茶叶基地,辐射周边近10万亩茶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联结2.3万余户农户,年产干茶3500余吨。同时,通过探索茶旅融合路径,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带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高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茶叶经营主体255家,其中川红茶业、峰顶寺茶业、龙溪茶业、云州茶业4家茶企创建为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而有着“中国早茶第一市”之称的高县长江源国际茶贸城,更是凭借集茶叶贸易、茶文化展示、农产品电商、物流服务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优势,扩宽了茶叶供销渠道。茶产业链的延伸,上下游产业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提质增效。今年1—9月,全县累计干茶产量2.97万吨,综合产值74.4亿元。
“二产带动一产,工业反哺农业”,这是高县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高县庆符农产品加工园区现已入驻高洲酒业、川红集团、新丝路公司等多家涉农企业。腾耀食品、百家仓储等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正不断集聚,“种、养、产、加、销”循环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同时,高县还以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为突破口,着力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加速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广袤田野,富民产业与乡村美景交相辉映,乡村振兴入画来。
向绿而行 城乡融合宜居宜业
漫步高县城区街头,放眼望去,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
近年来,高县以城市项目建设为载体,高起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加快县城扩容提质,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四川省生态园林县城。
城区内,市政广场、硕勋公园、宜庆路入城景观大道、滨河湿地公园等城市景观提升项目高品质呈现;万达广场、高铁新区等多个重点城市项目正加快建设,加速城市能级跃升。一座“山水相依、城景相融、宜居宜业、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城,在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畔跃然而起,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11月4日,2023—2024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四川主场在高县翰笙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开赛,作为国家级排球赛事,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男排、女排队伍,在此展开精彩对决。高县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与外互联互通和交流合作,开启更高质量的发展新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高县大雁岭景区的云峰湖畔,霓虹闪烁,美食飘香,在山环水绕间,开启一场如梦似幻的夜间盛宴。美食、美景与丰富的文化沉淀,让这里成为了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在乡村旅游日趋火热的背景之下,高县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工农互补、城乡统筹”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旅融合、文旅融合向纵深推进,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乡村旅游产业布局。
胜天红岩山、落润蜀山茶海、嘉乐蜀南桑海、庆岭文武田园等多个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逐步成熟,乡村旅游精品层出;“四好农村路”“金通工程”畅通内外循环,2710公里的公路网,进一步拉近了城乡距离;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一幅幅业兴、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渐次铺展。
一产提质、二产变强、三产增效。质量与速度齐头并进,映射出的不仅是奋力赶超的自信,更是经济循“新”向“兴”的生机与活力。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叠加的新形势,高县正以崭新姿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选准优质赛道、建强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奋力绘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