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持续“开良方” 为药价“降虚火”
-
●近年来,国家组织集采9批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连同地方联盟采购,累计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约5000亿元
9批国家药品集采“团购”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多款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加上报销后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近年来,我国医保改革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聚焦深化医改2023年下半年,如何持续扭转药价虚高乱象,如何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为突破口,让老百姓享受更具性价比的医疗服务?“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研走访。
继续加强集采管理,真正让降价成效惠及患者
近日,家住广西南宁的肝癌患者李慧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进行常规复查、开药,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曾智明在电脑系统里输入通用名“仑伐替尼”后,显示单盒价格为789元。
“这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线靶向药,2018年在国内获批后上市时,每盒价格约16800元。”曾智明介绍,一般患者用药量为一个月3盒,集采降价后,更多患者能用得起药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局副局长徐广保介绍,抗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508个常用药品和冠脉支架、人工关节、骨科脊柱、口腔种植体等52类医用耗材集采结果已在广西落地执行。
近年来,国家组织集采9批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连同地方联盟采购,累计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约5000亿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将常态化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
刚刚在上海结束的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已公示,41个品种覆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此外,新一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将纳入人工晶体和运动医学两大类医用耗材。
“针对我国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要继续加强集采执行过程精细化管理,真正让降价成效惠及广大患者。”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副司长王国栋说。
更多便民举措落地 让百姓看病更有“医”靠
今年98岁的邹女士家在广州,由于患有多种疾病长期卧床,仅依靠退休金,女儿照顾她有些力不从心。2021年7月,邹女士开始享受长护险待遇,长护险基金每月支付金额约3000元,照护管理员每月上门协助照顾。
截至2023年8月,广州长护险已覆盖全市918.6万职工医保参保人和246.4万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累计享受长护险待遇人数约13.4万人。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已经拓展到49个城市,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7600多家,护理人员数达33万人。
根据2023年深化医改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将持续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总结评估试点情况,研究完善政策举措。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副主任付超奇介绍,接下来将统一制度框架,统一政策标准,规范管理运行,同步研究失能等级评估管理、服务机构管理等方面配套措施办法。
办理材料时限压缩为15个工作日;跨省长期居住人员可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待遇;打造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参保群众凭二维码或刷脸就可以看病买药……16项便民措施在全国各统筹区全面落地,打通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等痛点堵点。
“目前,我们已征集到来自26个省份的便民举措144条,正在梳理并制定第二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实施方案。”付超奇说。
新华社记者 彭韵佳 黄凯莹 邱冰清 邓瑞璇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