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定格魅力四川
打开中国新闻奖得主何海洋的相册
-
拉索·新发现 2022年10月21日,稻城县海子山,拉索内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明君(左)与团队工作人员观察水下4.5米深的探测器单元的光电倍增管。(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长江鲟的奇迹 2023年4月8日,野外自然繁殖出生的长江鲟鱼苗在宜宾市江安县的试验鱼箱中畅游。长江鲟天然水域繁殖试验首次成功,跨出推动恢复野外种群关键一步。四川风电风光无限 2022年3月9日,四川能投会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检修工马旭阳和同事在凉山州会东县拉马风电场90米高的风机上检查。大熊猫“奶爸” 2023年10月24日,阿坝州汶川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工作人员将一只大熊猫幼崽抱在怀里。“云端球场” 2023年3月16日,鸟瞰凉山州昭觉县群山怀抱中的绿色“云端球场”,大凉山的孩子们在这里放飞梦想。远眺幺妹峰 2021年8月23日,市民在成都市双流区空港·云城市会客厅眺望海拔6247.8米的四姑娘山幺妹峰。千年翠云廊 2022年9月12日,游客寻路广元市剑阁县古蜀道。这条以剑阁古城为中心,由7778株行道古柏拉起的绿色长廊,便是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的翠云廊。新蜀道通江达海 2022年9月11日,一列出川动车组列车从广元市唐代千佛崖造像对岸驶过,新蜀道使得四川交通通江达海。植物工厂 2022年7月14日,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科研人员在采用人造阳光的植物工厂内作业。
中国新闻奖是我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11月6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在今年的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获奖者中,有两位记者连续四次入围中国新闻奖定评,在今年终于获奖——四川日报全媒体视觉中心摄影记者何海洋凭借《拉索·新发现 全球首次打开十万亿电子伏波段的伽马射线暴观测窗口》、湖北恩施州鹤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杨顺丕凭借《“天路”越武陵》分别斩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三等奖。善于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的他们,一直坚持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个新时代。
何海洋说:“很幸运,我能用热爱的相机去记录当下,去定格这个不平凡的时代。”今天,我们打开何海洋的新闻相册,重温镜头里的不凡瞬间,感受四川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曦 本版图片由何海洋 摄
记者手记
2022年10月21日,稻城县海子山拉索内部,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的厚重铁门被打开,我穿上洁净服、戴上脚套、坐上小船,跟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明君划小船进入一间超大型“房间”——伸手不见五指的三号水池。黑暗中,陈明君的头灯光束直射深度超过4.5米的水底,水下硕大的探测器单元核心设备——光电倍增管,被照得清晰可见。时至今日,我仍清晰记得,当时按快门的手有些抖,偌大空间里回荡的快门声比任何时候都清脆。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用镜头记录时代,以画面定格世界,这是一个挑战。我有机会能给四川留下一些值得再次翻看的瞬间,这更是一份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