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13 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6件作品获奖,其中《乡村振兴蹲点记》获一等奖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子晴 吴浩
第24个中国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11月6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73件,二等奖114件,三等奖187件。
四川共有13件作品获奖,为历年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四川日报报业集团6件作品榜上有名,包含1件一等奖作品、1件二等奖作品和4件三等奖作品。
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公告中,特别提到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一等奖获奖作品《乡村振兴蹲点记》等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民情、深入基层扎实采访调研、不断增强“四力”、锤炼精品力作的优良作风。《乡村振兴蹲点记》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的万年村作为长期蹲点调研点,组织团队坚持每月蹲点采访,在一年时间里每月推出一期,共12篇、近3万字的“乡村振兴蹲点记”,通过党报视角反映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农村的发展变化,记录当地村民自力更生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思考与困惑、探索和实干。既反映了中国基层乡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共性,也体现了万年村发展的独特性。报道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人物故事,乃至一条路、一个项目的进展为观察窗口,体现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内在逻辑,也展现了新农村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
《金色山川赤诚的红——追记阿坝州金川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从兵》用朴实的语言、细腻的镜头,真实呈现了一位民族地区好干部的风采。创作过程中,记者历时半个月,走访上百人,精心打磨出全媒体产品,率先发声、深入报道,有力宣传了罗从兵同志的榜样和精神力量,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一路向南——新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是一组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呈现了交通变迁史上的又一新成绩。整组报道以多维视角带领读者了解新成昆铁路,一起见证我国交通变迁、感受中国发展脉搏。
《拉索·新发现 全球首次打开十万亿电子伏波段的伽马射线暴观测窗口》记录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并打破多项伽马射线暴观测纪录的重大科技新闻。
《文明的语言:Z世代国际传播的符号之旅——以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为例》以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的实践为基础,以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为业务研究对象,从符号学隐喻、空框结构、社群行为等角度,研究以Z世代为主要对象的三星堆国际传播的底层逻辑、角色转换、可持续路径,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大国工程我来建》创新探索“新闻+游戏”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兼顾趣味性、交互性、沉浸感,让用户以“搭积木”的方式参与互动,实现信息和价值传递的沉浸式体验。
四川13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作品
●四川日报的系列报道《乡村振兴蹲点记》
●每日经济新闻的舆论监督报道《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
二等奖作品
●四川日报的典型报道《金色山川赤诚的红——追记阿坝州金川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从兵》
三等奖作品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在线网站的新闻专题《一路向南——新成昆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四川日报的新闻摄影《拉索·新发现全球首次打开十万亿电子伏波段的伽马射线暴观测窗口》
●新闻界的新闻业务研究《文明的语言:Z世代国际传播的符号之旅——以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为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客户端的融合报道《大国工程我来建》
●四川广播电视台的消息《1块钱300万人次观看 舞剧〈醒·狮〉网上彻底火了》
●四川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编排《全媒直播间》特别节目《千里成昆云和月》
●四川广播电视台的重大主题报道《川渝融媒体新闻行动·一江清水向东流》
●成都商报社红星新闻客户端的系列报道《“川西虫草产地调查”系列报道》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国际传播《寻漆中国的法国漆匠·在乡村》
●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的评论《“第三卫生间”应该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