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十四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
-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共抓粮食生产;护好用好耕地,守好“饭碗田”;实施种业振兴,打磨生产“芯片”;强化技术支撑,加快科技兴农;平衡产粮得失,提高种粮积极性
56问
粮稳天下安。如何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十四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
答
确保十四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路径作了详细的论述。总体来看,可从全面落实党政同责、护好用好耕地、实施种业振兴、强化技术支撑、平衡产粮得失五个方面着力。
粮食安全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其二是我们的饭碗主要应该装中国粮。大家知道,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五个特色的现代化,如果说它是正在驶向目标的帆船,那么粮食安全就是这艘帆船的底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农抓粮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有效,我国粮食产量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与此同时,我们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共抓粮食生产。“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头等大事必须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政府切实履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就是要将重农抓粮的责任主体从省长负责升格至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一把手抓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制度优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抓?首先要把粮食安全真正放在心上,关键是将重农抓粮切实落在干上,还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监督考核。其次是央地共责,各部门、各领域、各层级、各群体要履行好自身责任,明确各自负责范围、权利与义务。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领域多、主体多、环节多,不仅中央有责任,地方也有责任;不只是农口一个部门的事,也不光是政府部门的事。在党政同责的基础上,也需要社会大众共同负责。
护好用好耕地,守好“饭碗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本就不多的耕地。要压实各地各部门的耕地保护责任,做好耕地的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决不能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要做到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还需要区分地貌区,分类别、分基础条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力度、速度和效度。要下大力气改善耕地生产粮食的条件,包括灌溉、通路、用电等,保护好耕地地力,保护好耕作层,保护好耕地的土壤,使其可以永续利用、持续提高产出,做好“藏粮于地”。要管控好耕地的用途,贯彻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的方针,农业部门和农村集体组织联合把住土地流转关,防止大户流转耕地后“非粮化”,积极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广“小块地全程托管”种粮模式,帮助老弱病残农民利用耕地种粮,减少耕地撂荒。
实施种业振兴,打磨生产“芯片”。粮安天下,种为粮先。种子被称为粮食生产的“芯片”,好种子可以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抗病抗逆性。“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所以就得有中国种子,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这需要引起各地种植养殖行业的高度重视,建立地方种子资源库。二是要持续提升育种创新能力,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做好育种成果的转化,强化供种保障能力,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四是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努力实现种业研发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强化技术支撑,加快科技兴农。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技术进步需要投资,要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支持涉及粮食生产各环节的技术研发。要提升粮食作物耕、种、收各环节宜机化的条件,推动适合各种地形地貌的农业生产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尽量把一些简单、重复、粗笨的农业生产劳动实现机器替代,并提供优惠的政策条件,鼓励研发和转化,对开展农机租赁服务者、农机购置农户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支持,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强度。还要加强粮食生产领域数字赋能,加大农业数字化改造,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加可控性,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让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做好“藏粮于技”。
平衡产粮得失,提高种粮积极性。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是打牢粮食安全基础的关键。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才安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是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需要考虑从政策保本稳收入、经营增效提收益、利益补偿增动力等方面谋划实招硬招。一方面,要坚持并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还要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体系,巩固“产得多、奖得多”的激励成效。另一方面,要加力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水平,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有钱赚、有奔头;加大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建立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利益平衡机制,让主产区得实惠、有发展。
除此外,还需要完善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保障粮食的生产各环节依法依规有序有效进行,努力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融合化、市场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也需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平衡好“市场配置”和“政府调控”两种机制,做好应急预案,确保平急两种状态下粮食的韧性安全。
(感谢四川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邱鹏飞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