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的攀钢印记
-
印度尼西亚万隆德卡鲁尔站附近停靠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黄潇 摄2018年3月,攀钢X80高钢级管线钢中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2018年7月,印度尼西亚客户在攀钢实地考察钢轨订单生产情况时由衷点赞。2020年11月,攀钢出口雅万高铁的钢轨在广西防城港首航。2020年3月,攀钢首批供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钢轨从厂区发运。攀钢轨梁厂万能轧机。攀钢百米钢轨。
□周军 孟祥林 汪云富(图片除署名外由攀钢集团公司提供)
北京时间10月17日,G1137次动车组列车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哈利姆车站驶出,标志着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全部由鞍钢集团攀钢供轨的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后,两地的通行时间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40多分钟。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攀钢制造“跻身”一个个重点设施联通项目建设,其印记已涉及36个国家,为改善当地交通条件,便利沿线民众出行,带动商业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铺就融合之路、开放之路、共富之路贡献了“攀钢力量”。
A
雅万高铁上的攀钢力量:
确保“在攀钢钢轨上飞驰,可以睡得像婴儿一样安稳”
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成为中国和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
雅万高铁沿线地质环境极为复杂,火山地质突出,特殊的自然环境,需要特殊性能的钢轨作支撑。这个东南亚首条高铁项目发布后,受到全球钢轨生产企业的广泛关注。
最终,攀钢钢轨凭借能够满足塞北风区、岭南山川、东北雪原、江南水乡等多种环境需求的优异品质,以及优秀的技术营销服务和可行的物流运输解决方案赢得了雅万高铁项目全部供轨合同,总量达3.8万吨。这是中国标准高速铁路专用长定尺钢轨首次规模化出口海外。
在供雅万高铁专用的钢轨生产上,攀钢自我加压,精益求精,每批钢轨在生产前制定“一对一”质量控制方案,以确保零误差,同时在工艺改进上不断突破技术难点,确保“在攀钢钢轨上飞驰,可以睡得像婴儿一样安稳”。
自2020年11月开始,3.8万吨攀钢钢轨分5批次从广西防城港发出,经铁路、海运等运输至印尼芝拉扎港,再转运至西爪哇省雅万高铁铺轨基地,历时10个月全部运抵目的地。漂洋过海的攀钢钢轨到达加工基地后,采用全套国产装备和先进的脉动闪光焊工艺焊接后进行铺设。有关部门克服了高精度加工、港口运输和船舶运输三大难题,多项技术创国内第一。
B
非洲铁路上的攀钢制造:
保证每一支钢轨具有高品质
铁路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攀钢钢轨加快紧跟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铺筑在非洲大地的攀钢钢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之一,亚吉铁路迎来了开通运营五周年。亚吉铁路是继坦赞铁路之后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也是非洲首条跨国电气化铁路,线路西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至吉布提港口,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
2016年10月,亚吉铁路建成通车,在这条全长752公里的中非友谊“黄金线”上,铺设的近10万吨钢轨全部由攀钢提供。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北部,亚吉铁路上的列车每天从亚的斯亚贝巴出发,以120公里时速运行6个多小时后,就可以到达吉布提港口,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与经济发展。
亚吉铁路的开通让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陆路交通时间大大减少,为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不仅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运输安全性也显著提高。2018年1月,亚吉铁路正式开始商业运营。由于货运需求不断增大,自当年7月开始,每日开通的货运列车数量由一对增加到两对,如今亚吉铁路已成为埃塞俄比亚的“经济走廊”。
实际上,这并非攀钢钢轨第一次铺上非洲大陆。2015年9月,非洲大陆首条正式投入运营的现代化城市轻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通车,铺设在这条轻轨线上的钢轨全部由攀钢提供。
无独有偶,2017年5月,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建成通车。这是海外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全方位运营维护的国际干线铁路,开启了中国铁路全产业链境外合作的新模式。攀钢是该铁路用轨主要供货商之一,供轨量达1万多吨,占总用轨量的三分之一。蒙内铁路从东非第一大港口——肯尼亚的蒙巴萨港,向广袤的非洲内陆延伸,直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蒙内铁路不仅极大便利了当地人的出行,也为肯尼亚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攀钢从2015年起向蒙内铁路供货。为了组织好该项目的钢轨制造,从合同下达伊始,攀钢就强化钢轨生产全流程质量管控,保证每一支钢轨具有高品质和可追溯性;针对钢轨孔径钻孔精度要求高的实际,组织技术人员优化孔型设计方案,保障钻孔精度;主动走访用户及施工单位,为更好地使用钢轨提供指导。
C
中老铁路上的攀钢身影:
全线道岔轨和国内段钢轨全部由攀钢提供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前夕,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截至今年8月31日,中老铁路全线累计发送旅客2079万人次、运输货物2522万吨,“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
中老铁路是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同时,这也是首条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
这条电气化铁路北起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市,全长超过1000公里,2016年12月25日全线开工,钢轨总需求量近18万吨,其中,全线道岔轨和国内段钢轨共计12万余吨,全部由攀钢提供。
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以来,中老铁路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客运列车惠及沿线民众。中老铁路让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成果沿“一带一路”播撒开来,为中老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示范,也在实践中推广了包括“攀钢制造”在内的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为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攀钢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行动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夕,由攀钢钢轨铺设的斯里兰卡近百年来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也开通运营。如今,攀钢钢轨已经遍布世界五大洲,远销 36个国家和地区,总计出口钢轨超过300万吨,成为我国钢轨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攀钢钢轨出口量同比增长43%。
D
中俄输气管道上的攀钢贡献:
由攀钢提供的输气钢管满足高标准质量要求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和俄罗斯贸易额达到1902.7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116%,设施联通等领域一批批项目结出累累硕果。其中,由攀钢提供输气钢管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通气,就是一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包括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我国境内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其中,中国境内段新建管道3371公里,是目前我国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批钢材产品必须满足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和供货保障能力。
2018年3月,攀钢正式中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1.87万吨、21.4毫米厚规格螺旋钢管用X80高钢级管线钢生产合同,这是攀钢首个万吨级X80高钢级管线钢大订单。
X80管线钢属于控轧控冷的微合金钢,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延性断裂能力,是输气、输油管道中的高级别管材,其生产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为了成功开发出这一级别的管线钢,攀钢从2017年3月开始在西昌钢钒有限公司进行单炉试制,于2018年2月通过中国石油物资公司组织的千吨级产品认证。
随后,攀钢抓紧对X80管线钢在超快冷工艺条件下进行成分、组织、性能的系统性研究,掌握了该产品关键生产技术,探索出厚规格高钢级管线钢专用轧制模型和工艺制度,制定了工艺技术条件、生产过程管理办法,实现了该产品稳定批量性生产。攀钢在2018年按期保质圆满兑现中俄东线北段1.87万吨合同后,2019年在中俄东线中段再次拿下7万余吨大订单。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两国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双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赢的典范。2019年12月2日,经过5年建设,横跨中俄两国的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在满足国家重点战略工程需求中,攀钢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体现“国家队”的担当。
十年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攀钢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绘就出一幅幅美妙画卷,助力联通一条条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十年收获,再启新程。攀钢将继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智慧力量,为全球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宏伟蓝图再添新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