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时代使命 构建新发展格局
成都体育学院全面开启“卓尔不群”发展之路
-
成都体育学院新校区。
□云函 (图片由成都体育学院提供)
金秋十月,秋意盎然。近日,中国共产党成都体育学院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五年来,成都体育学院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国家教育体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紧迫感,克服艰难险阻,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成体纪录”,跑出了一个又一个“成体速度”,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成体篇章。
历史,总在满怀期待中前行;蓝图,总在集思广益后绘就。
新起点,新征程,成都体育学院将全面开启“卓尔不群”发展之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科筑峰战略、质量管理战略,加快推进建成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党建领航
“逐梦大运”书写新篇章
过去五年,成都体育学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把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党旗飘扬,方向坚定行稳致远。学校成立党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制定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党组织会议等制度。首次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建工作品牌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十大“党建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校覆盖”党建工作矩阵。
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润物无声。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不断完善机制,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维度培育体育文化育人品牌,首次获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入选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两个学院入选示范院系。
筑牢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打赢一场场硬仗,尤其是参与和出色完成成都大运会申办、竞赛服务等多项任务,彰显了“坚韧不拔、务实求真、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150余名教师,深度参与成都大运会申办、竞赛组织、宣传报道、赛事服务和医疗保障等工作,选派93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开幕式演出、竞赛服务等工作。在成都大运会赛场上,29名成体运动健儿参加艺术体操、武术、田径等11个大项角逐,共取得了18金5银2铜的优异成绩。成都大运会期间,学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艺术体操赛点运行等工作,高质量完成承办学术大会任务,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FISU健康校园”授牌的体育院校。国际大学体育文化交流中心落户学校,开创了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与大运会举办地高校共建国际大学体育文化交流平台的先河。
育人为本
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过去五年,成都体育学院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新增2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1人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获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面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国家培养输送国际级运动健将5人、国家级运动健将61人。
构建以体育学为主体、运动医学为重点、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大体育学科新格局。五年来,学校新增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10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博士招生规模较五年前增长一倍。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体育学被评为A-。体育学、临床医学(运动医学)、新闻传播学、中医4个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其中体育学入选Ⅰ类建设学科。
深化科研评价、激励和管理机制改革,成都体育学院获批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新增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高端智库和3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共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47项,较五年前增长135%,突破国家社科基金单一学科立项局面,其年度项目体育学立项数连续四年居全国高校第一。
建强人才队伍,柔性引进院士1名、“国医大师”1名。学校首次获批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增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46人次,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获评三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郑氏伤科疗法”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先后为30余支国家队提供科技攻关和医疗服务,承担国家队和省级优秀运动队共80余项科技攻关任务。学校牵头成立川渝高校体育产业联盟、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研究院,并选派500余名师生赴凉山州顶岗支教,组织近60支校级实践团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群众10余万人。
向新而行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9月,成都体育学院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新校区正式启用。学校党委书记舒为平表示,谋划和建设新校区是学校获取新动能、实现新突破的长远布局。
建校81年来,几代成体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完成了诸多急难险重的任务。从武侯祠旁,到三岔湖畔,成都体育学院站上争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崭新起点,面对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发展势能不断积聚,进入跨越赶超的新征程。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党的领导是办校之根,立德树人是立校之本,特色办学是兴校之源,人才队伍是强校之基,师生中心是筑校之要,守正创新是治校之道——成体人不断总结宝贵经验,全面开启“卓尔不群”发展之路。
面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使命任务,面对建设教育强省的部署要求,面对新一轮“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的工作安排,成都体育学院积极担当作为、奋发奋进,立足现状求突破、放眼长远争上游,以谋事的胸怀、干事的追求、成事的决心,全力以赴推动“强校”建设,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蓝图绘就,目标明晰:从现在起到2035年,学校“卓尔不群”发展之路已具雏形、初显成效,办学资源更加充沛,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体育学、运动医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学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体育院校第一方阵,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卓尔不群”发展之路内涵更加丰富,办学活力迸发,办学成效显著。体育学、运动医学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学校综合实力位居世界体育院校前列,全面实现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应用研究型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奋斗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成都体育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牢牢把握和贯彻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