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书香 互鉴文明2023天府书展

    跟着名家,领略不一样的文化风景


  • 罗伟章(左二)亮相天府书展,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摄

    王保顶对话洁尘、王鹤。江苏人民出版社供图

    罗伟章

    王保顶

    刘亮程

    东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姗姗 郑志浩 成博
      文化名家历来是书展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23天府书展邀请100多位知名作家、文化名人、艺术家参加天府书展,举办700余场阅读活动。
      阿来、罗伟章等知名作家,《本巴》作者刘亮程、《回响》作者东西等新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仁湘、王保顶等知名学者,袁庭栋、卢一萍、杜阳林、石光华等四川作家,纷纷亮相书展,通过新书发布、阅读分享等多种互动方式,为读者带来精彩纷呈的阅读盛宴。

    罗伟章:作者不要给自己设限
      10月14日,带着自己的长篇小说《尘世三部曲》,知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罗伟章亮相天府书展,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
      《尘世三部曲》是罗伟章继《谁在敲门》后又一部荣誉之作,揽获十月文学奖、钟山文学奖、凤凰文学奖评委会大奖等奖项。《尘世三部曲》包含《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三部小说,以中国西南的大巴山为背景,书写一个村庄的故事,一群人的日常生活,三部凡人史诗,汇成一部尘世寓言。一个天赋异禀的“傻子”、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一个失魂落魄的药农,三个无名之辈的遭遇,映照出大时代、大变迁下的幽微曲折、悲喜冷暖。《尘世三部曲》其实质都以声音讲述乡土世界,讲述人在时代中的命运以及如何化解命运。
      “有人评价我的三部曲是乡土小说,其实我更想说我不是写类型化的乡土小说,而是写自己熟悉的人,自己熟悉的乡村。”罗伟章解释,作家在心里不设定限制,越是打开自己,笔力就越宏远。以《尘世三部曲》为例,这本书没有按图索骥预设题材,更强调作者说了算的“作者性”。“如果说给这本三部曲固定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自然心灵,这其中当然包括人的心灵。渴望、恐惧、焦虑,等等,这些情感,不管城市和乡村都是一致的,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出来。”
      在诗人李黎看来,三部曲中的《隐秘史》把乡土小说往前推动了一大步。在《隐秘史》里,乡土包括它的自然环境、风物、作息规律等,终于从人声鼎沸的现代化大潮中摆脱出来,成为主角。“我有很多年乡村生活经验。在现在阅读稀缺、乡村消解的大背景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三部曲的写作不偏不倚,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表达、还原中国当今乡村的形式。”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大为赞赏罗伟章以“声音”串联现代人困境的巧妙构思。“村庄空旷,内心激荡。”徐海表示,罗伟章对声音有独特的体会,空旷的村庄寂静无声,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故事的噪音。三部作品将传统和现代博弈下,人在急剧变化的世界里的困顿与斗争淋漓尽致地呈现。“从作品中,你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有声与无声的矛盾,我也期待未来进一步探寻罗伟章的内心写作世界。”

    王保顶:经典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10月14日晚,历史学博士王保顶携其所著的《前四史解读》来到成都“屋顶上的樱园”,与成都本土女作家洁尘、王鹤一起,围绕“经典古籍离我们有多远”的话题,畅谈前四史出色的历史记述、文学表现和思想价值,并探讨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带领现场观众感受历史典籍的文化魅力。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也是最受后人推崇的四部经典史著。《前四史解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关于经典是如何界定的,前四史又为什么被称为经典,王保顶认为,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经过时间的检验能够传承下来的才可能成为经典。前四史质量最好、地位最重要,最受后人看重乃至广为流传,因此成为史学经典。《前四史解读》分别对这四部书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解读、导读、介绍、评价。每一部伟大的著作,都跟时代紧密相关。前四史各位作者的生活年代,从西汉汉武帝时期一直到南朝刘宋时期,大概500年时间,这四部书是这500年间标志性的著作,实际上反映了500年间中国学术发展的历史,体现了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并不是孤立的图书。前四史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写的是从中华文明源头到中华文明的奠基再到初步形成这么一个历史阶段。中华文化的一些元素,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积淀在文化当中,内化在我们的血液当中,赓续在我们的传统当中,不管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到处都能够见到。中国传统文化是富有养分的,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些典故、成语包括思维方式,以及从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或得到什么益处,都是来自经典,所以经典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恰恰是其价值的最充分的体现。

    刘亮程:倾情讲述“做梦的艺术”
      10月14日下午,新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携获奖作品《本巴》做客2023天府书展,以“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为主题,向广大读者进行分享。
      本巴,意为宝瓶,象征着人与万物的母腹。刘亮程说,形似宝瓶的母腹是每个生命的故乡。
      《本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小说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展开,追溯逝去的人类童年,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诗性智慧。刘亮程在史诗尽头重启时间,在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重整山河,成就了一部充满想象与思辨而又自然浑成、语出天真的小说,塑造了一个没有衰老没有死亡、人人活在25岁的本巴国度。
      刘亮程表示,《本巴》是写给自己的童年史诗,也是自己的童年之梦,“我常做被人追赶的噩梦,从少年、青年到中老年,梦里我总是惊慌逃跑。”《本巴》正是通过三场被梦控制的游戏,影子般再现了追赶与被追赶、躲与藏、梦与醒中的无穷恐惧与惊奇,并最终通过梦与遥远的祖先和并不遥远的真实世界相连接。正是这种对“梦”的追逐与书写,成就了《本巴》的艺术感染力。
      分享会现场,不少读者向刘亮程提出如何观察与理解生命的问题。刘亮程表示,自己一直在观察着自然,从自然中一棵树、一朵花、一只虫的衰老与枯荣中,他学会了坦然接受生命必然的终结,“我所写的一切都在写人和万物在自然中的生老病死和生生不息。”

    东西:将情感推理进行到底
      10月14日,“将情感推理进行到底——新晋茅盾文学奖作品《回响》读者见面会”在天府书展主展场举行,东西与评论家、《当代文坛》主编杨青围绕《回响》展开对谈。
      东西本名田代琳,现任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协主席。《回响》是东西继《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之后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十年磨一剑”的长篇力作。在《回响》中,东西首次尝试“推理+心理”的创作方式,讲述了一起刑侦案件与一场家庭婚姻双线交叠的悬疑故事,以奇偶章节分叙两线,融入刑侦推理与心理推敲,既呈现现实的复杂性又描写心灵的浩瀚。
      东西是如何获得灵感创作《回响》的?“这个故事我构思了很长时间,想讲一个人与人之间信任消失的故事。但是这个主题有很多人写过,我觉得要写出新意很难。”东西表示,以“推理+心理”的形式进行创作,源自自己某一天刷牙。
      “我经常在刷牙的时候获得创作灵感。”东西说,在刷牙时,他想到可以通过一个案件来展开信任这个主题,“警察在审问犯人时,可能会动用很多专业的技术,而当这个情景变成一名女警官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丈夫时呢?这个想法产生以后,《回响》的创作开始进入正轨。”
      《回响》在结构上呈现出奇数章写推理、偶数章写情感的结构特征。东西表示,小说采用案件侦破与感情探索双线并进的写法,案件影响了人物的情感与生活,人物的情感生活又反作用于推动案件的侦破。双线并行,形成了“回响”的效果,同时也呼应了小说的标题。
      在写作中,东西也对心理学展开了研究,为了准确传达自己的意图,东西还在《回响》里自创了许多心理学名词,“疚爱”就是其中一个。“根据我的观察,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之中,一方因内疚感而对另一方产生的情感往往特别强大,在《回响》中,主人公冉咚咚的丈夫对冉咚咚的感情,就有点‘疚爱’的意味。”
      东西表示,“我觉得这是一个主旋律的作品,写一个警察战胜那么多困难,她要战胜案件的迷局,战胜丈夫出轨的迷局,还要战胜她心理上压力大的难题。她要战胜3个难题,最后把凶手绳之以法。她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