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造”从这里联通世界


  •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 白桂斌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昊

    调研地
    成都国际铁路港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每天都有大量货物运进运出,依托成都国际班列,这里和世界联结。10月17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感受这里的活力。

    成都国际班列 累计开行超2.3万列
      “对我们的电视机产品来说,现在是出口旺季,几乎每天都有产品搭乘成都中欧班列出口到欧洲。”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内的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合智步履匆匆地迎上来,额头上渗出汗珠。
      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是成都中欧班列的第一批客户,见证了成都国际铁路港的10年发展历程。
      10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成都国际班列和成都中欧班列开行量多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过2.3万列,联通境外100余个城市,形成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格局。其中,成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3万列。
      “成都中欧班列开行前,产品出口多是选择海运,全程大概需要四五十天,运输时间长,也不稳定,对于高附加值产品来说,很不划算。”陈合智说,目前,TCL产品通过成都中欧班列到波兰,可以精准控制在10天至12天。

    将工厂建到综合保税区 拉近工厂和市场距离
      在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台台电视机的机芯和液晶模组组装在一起。“综合保税区为企业带来很多便捷,产品装箱后运到‘隔壁’的成都铁路口岸,就可以等候专列发运。”陈合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电视机机芯,之所以将工厂建到综合保税区,就是看重物流运输的便捷度,拉近工厂和市场的距离。
      10年前,首趟蓉欧快铁(后统一命名为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开向波兰罗兹。TCL波兰工厂投运后,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只需将电视机散件运至波兰,在波兰工厂组装成品后,销往欧洲各地市场。
      “拉近距离”的成效明显:2016年至今,TCL波兰工厂的电视机销量翻了两番。
      记者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展示中心,密密麻麻的国际班列线路显示在大屏幕上。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雷庭介绍,依托成都国际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有力保障了四川本地电子信息、汽车整车、智能家电、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适铁适欧产业运输需求,已为300余家省市重点企业提供稳定的国际物流解决方案,累计服务企业超1.5万家。
      以贸易聚产业。雷庭表示,成都国际铁路港在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上持续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积极招引、培育、集聚一批具有市场份额、产量规模、平台资源等产业核心优势的“链主”企业。近年来引进顺丰、香港玉湖、盒马鲜生等重大产业化项目近200个,总投资超千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