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公安纵深推动“万警下基层”,公安基础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下到最基层 战在第一线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伍力
      10月13日,全省公安机关第三批次“万名机关民警下基层上一线”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举行。按照公安厅党委决策部署,万名“下沉民警”将奔赴全省公安基层单位,进行为期2年的锻炼。
      2019年4月以来,四川公安常态化开展“万名机关民警下基层上一线”活动,明确全省公安机关所有没有2年以上基层公安工作经历和新进机关民警,都要分批次下到基层工作2年。重心下移带来哪些改变?如何杜绝“走过场”,确保“沉下去、接得住”?

    双向奔赴:把更高的水准、更严的要求带到基层,展示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
      第一次尝试劝阻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一直不被对方信任;案件毫无头绪,急得不得了。“这是坐在办公室永远也体验不到的。”公安厅研究室民警丁豪感叹。
      派驻广汉市公安局向阳派出所驻点期间,丁豪经历了从警以来许多“第一次”。“基层经历的这些风雨考验,让我锤炼了党性修养、磨砺了坚强意志、收获了战友情谊,这将是我受益终身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路风雨,一路成长。为助力基层警力提升,丁豪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优化“1+24”巡防机制等模式。通过开展走访调研,丁豪又围绕社区治理、执法规范化建设撰写调研文章,为所在部门牵头起草重要文稿提供一手材料和鲜活数据。
      “只有在基层一线摔打锻炼,才能在实战中强担当、在实践中练本领,提升民警政治素养、职业精神和实战能力。”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说,下沉民警与基层同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身上少了“书生气”、多了“泥土味”。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三门干部”数量减少七成以上,287人次受到省部级表彰,荣立一等功7人、二等功91人。
      下沉民警把更高的水准、更严的要求带到基层所队,双向奔赴由此而生。
      “对重要证据的保留、重要现场的保护以及对重大嫌疑人的控制,称得上是‘教科书式接处警’。”公安厅警务保障部驻点民警毛剑铧在派出所值班时,对一起看似不起眼的警情仔细询问和观察,助力有关部门及时侦破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受到上级部门肯定。在泸州市公安局纳溪区分局永宁派出所,两名机关下沉民警发挥专业特长,推动建立泸州市首个学生全息档案数据库,将辖区涉校警情破案率提升至80%。
      公安厅基层基础工作总队明确,引导下沉民警发挥各自优势、运用各类资源,支援服务更多派出所工作提质增效。近4年来,全省10个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数量居全国之首;累计评选基层派出所“最强支部”612个。

    不走过场:完善制度设计,让下沉民警在一线扎根
      “下基层,必须下力气干苦活。”至今,成都市公安局民警甘金来还记得,到派出所报到第一天师傅的教诲。下基层不是走过场,各级公安机关充分完善制度设计,让下沉民警扎扎实实在一线学本领、练真功。
      乐山市公安局把50%下沉警力驻点在城区治安形势复杂、社会矛盾突出和任务繁重的派出所,30%下沉警力驻点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旅游景区核心区域派出所,其余驻点禁毒、食药环等基层业务大队。德阳市公安局配套出台督导细则、考核办法,通过明察暗访、视频巡查,做实日考勤、月纪实、半年考察、年度工作满意度测评等,将下沉民警工作实绩、综合素质、联系工作等纳入警种部门和民警个人考核内容。
      扎根一线才能贴近群众。近年来,下基层民警为民奋斗的足迹遍布巴山蜀水。
      “9·5”泸定地震后,当地公安民警迅疾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打通生命通道。在那场“飞夺泸定桥式”的救援中,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五支队副支队长李杰强和战友们一起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在高原大山深处,民警下沉到甘孜道孚、理塘等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翻山越岭与群众“交朋友、认亲戚”。公安厅、州公安局下基层民警与当地警力共同打响禁毒人民战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公安厅交警总队车管处民警谭本春在汶川下沉工作时助力推出“理论考试藏语语音系统”,赢得群众点赞。
      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忧。近年来,四川公安广大下沉民警联系村(社区)6600余个,联系群众4.4万余名,累计收集社情民意2.6万余条,化解基层急难问题和群众矛盾纠纷3万余件,公安基础工作质效不断提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