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大运会后的首个黄金周

    成都交通运输在进取中秉持初心 全力保障“车轮上的安全”


  • 地铁车站服务人员为乘客提供购票指引。

    检修人员正在对地铁车辆进行精检细修。

        

    □林豫朗(图片由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长假(9月29日至10月6日),成都市交通运输系统总客流量,铁路、民航和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双节”长假期间,成都市交通运输系统总客流量(不含私家车)超过8000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6.7%。据高德地图分析数据,今年“双节”长假期间全国自驾游热门城市中,成都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北京。
      在这个客流量巨大的“超级黄金周”,成都未出现重大运输服务质量投诉,未发生较大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物流货运畅通。经历过成都大运会交通服务保障考验的成都交通运输,秉持初心,做好安全、便捷、有温情的保障,使用更多智慧“新工具”,不断提升交通服务质量。

    安全第一条 交通人坚守岗位守护平安
      “双节”长假期间的交通保障,主要服务市民、游客的“出游路”“回家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成都交通人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市民游客安全出行。
      “当列车的第一声鸣笛响起,我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值守。”这是成都地铁7号线列车司机高伟钊在岗位上度过的第六个节日。面对“双节”长假带来的大客流,高伟钊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每日强化练习,还认真总结培训及演练的经验,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全力确保驾驶的每一趟列车安全无虞。
      不只是高伟钊,节假日期间,成都市交通运输系统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开展工作调度,每日通报交通运行情况,确保市民游客安全便捷出行。
      在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中,“智慧工具”派上了用场。作为“交通指挥智慧大脑”,智慧蓉城交通运输城运分中心节日期间通过视频对“两客一危”车辆运行情况、成南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和值班值守情况等进行远程抽查。成都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综合利用视频一体化平台,采用“大中小”三屏联动,大屏即指挥屏,可用于后台监测、指挥,中屏(电脑屏)和小屏(手机屏)用于一线执法办案。执法队员打开手机就能实时查看周边营运车辆分布状态,大大提高执法检查精准度。
      此次“双节”长假期间,成都雨水较多。为了应对天气变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成都交通加强与应急、文旅、气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共享信息,优化应急预案,提前开展应对大客流、山洪、泥石流等多场景应急演练,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应对大客流 全力保障交通便捷通畅
      “大运效应”叠加“双节”长假,成都迎来历史同期最大客流量。成都交通总结成都大运会期间的工作经验,在保障假期出行便捷通畅方面做好应对方案。
      首先要保证假日期间有充足运力——上线常规公交车约1.2万辆、巡游出租车日均约1.5万辆、活跃网约车约8万辆、地铁660列。同时利用智慧化工具,及时疏散站点乘客,比如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创新使用“站务管家”APP,大幅提升报班效率和到站旅客检票效率。9月29日,该站到发旅客7.1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无一名旅客滞留。
      其次是确保智慧蓉城交通运输城运分中心发挥应有的作用。9月28日,长假前一天,智慧蓉城交通运输城运分中心利用数据汇集优势,对假期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为出行的市民游客提供参考。长假期间,“交通指挥智慧大脑”持续对民航、铁路、地铁、出租车等开展全景动态监测,尤其是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行状况、成都东站等主要交通枢纽运行情况,并且向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巡游车企业等运输服务单位推送城市交通运行实时数据,为枢纽场站来蓉旅客接驳提供准确信息。
      景点的交通保障是重中之重。景点的客流量更大,而景点交通便捷与否,直接影响市民游客的体验感。成都针对重点景区特别加大运力,新增2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至停车场摆渡线、1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南门至西门摆渡线,运力增幅不低于50%。同时,春熙路、东安湖、安仁古镇、黄龙溪等热门景区共开行旅游公交线路17条,累计运送游客42.9万人次。其中,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专线“双节”长假期间旅游公交线路上座率达70%以上。
      “双节”长假期间雨水天气较多,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成都组织全市公路养护大检查,共计出动公路养护人员4200人次,巡查公路2万余公里,及时修补路面病害、移除落石等,确保路网正常运行。对于绕城高速、成南高速、天府机场高速等重点易拥堵高速公路,在密切掌握出入口拥堵状况的基础上,实施分梯次、分层次诱导绕行和交通疏导,避免高速公路主线长时间拥堵,保证畅通。

    温暖在路上 为民服务贴心更暖心
      9月29日,“双节”长假第一天,一位腿部受伤的乘客,拄着拐杖缓缓地向天府国际机场公交专线候车站点走来,站点综合服务员吴怡帆见状,立即上前搀扶。
      在与乘客的交谈中,吴怡帆得知其家人正在赶来接他的途中,为了让这位乘客候车舒适一些,吴怡帆立即为乘客找来一张凳子,告诉他班车抵达时间,让他耐心等待。一切安排妥当后,吴怡帆返回工作岗位,继续为其他旅客提供乘车咨询、线路介绍等出行服务。
      不只是“温暖的凳子”,温馨的服务让市民游客出行有了更多美好的回忆。在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博城等客流集散地,志愿者们坚守在110个志愿服务点,为乘客提供咨询引导、秩序维护、搀扶老人、帮提重物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乘客超过3万人次。在成都的交通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还提供车辆维修充电、热水和急救药物供应等服务保障,累计提供便民服务1700余人次,让群众在出行路上倍感温暖。
      感受到这份温暖的,还有“双节”长假期间在路上奔波的物流货车司机。在青白江区达海产业园“蓉欧驿·暖心之家”、彭州市蔬心驿站“暖心之家”等党群服务阵地,货车司机们在这里享受到平价餐饮、住宿、停车、应急救援等服务。
      成都市公交集团联程场站公司第三片区管理员吕学红临近退休,先后从事过售票员、驾驶员等不同岗位。今年“双节”长假,她主动申请值守。“双节”假期,她早早到岗,快速投入到场站巡视、车辆充电数据收集以及制定充电计划等常态化工作中,为车辆正常有序营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她说:“退休之前,我要站好最后一班‘为民服务’的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