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挥特色优势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深走实


  • 学院迎来新一届硕士研究生。

    学生毕业合影。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结合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研究型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以来,学院立足自身定位,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深走实。
    □马院宣(图片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学院是拥有院刊的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是以院刊《毛泽东思想研究》为平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方面走在前列。长期以来,院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研究阐释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传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贡献力量。二是以院刊特色栏目为依托,在“两个结合”研究方面走在前列。院刊坚持开设“毛泽东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栏目,广泛征集文稿,在研究阐释“两个结合”方面持续发力,聚焦中国共产党人对“两个结合”的贡献,从多视角、全方位、深层次探讨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和时代价值。以该栏目为代表,刊发的系列重要文章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作家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得到理论学术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三是以专栏为特色,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走在前列。自2022年11月起,持续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积极向学术专家、名家约稿,刊发了《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髓要义的五个维度》《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几点思考》《文明史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贡献》等重点文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学院是以研究见长的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是以编促研。参与院刊编辑的人员更是科研人员,每个人都聚焦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深耕细作、把井挖深,以等不得也急不得的心态,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努力把学术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通过参与期刊编辑,及时敏锐地捕捉学术前沿和学术热点,带着问题搞研究,真正产生党和人民需要、人民满意的研究成果。二是以学促研。坚持学在前,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科研人员通过收听收看相关报道迅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建立每周学习日制度,提前谋划和精心部署安排,组织专题学、深入学。坚持学得实,组织青年科研人员将学习心得转化为学术观点,及时发表《从“三苏”看文化自信》等文章。承担教学任务的科研人员,将学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承担院刊编辑工作的科研人员,做到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保证期刊内容的高质量。三是以研为本。作为研究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将科研作为立身之本,坚持科研兴院,紧密追踪理论前沿、学术前沿。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要求,学院牵头承担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大集体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川实践》(五卷本专著)的编著,从经济、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四川的生动实践。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用好红色资源”的总体要求,开展了深化细化研究。学院对全省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情况展开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撰写的相关报告得到了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学院启动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四川印记》(八卷本专著)的编著工作,聚焦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提炼其中的四川元素、四川印记,推动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红色基因的具象化传承弘扬。

    学院是坚持开门办院的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专家直接参与了全省多个干部培训学院的筹建工作,还曾参与凉山州脱贫攻坚全域实景博物馆、广元脱贫攻坚展陈、冕宁陈家大院纪念馆、“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成都市烈士陵园展陈提升工程等一系列展陈提纲与内容的撰写、审读,产生了较大影响。2022年11月,学院承办了第四届四川红色文化学术峰会,以此次学术峰会的召开为契机,积极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言献策。2022年年底,学院主办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暨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2022年年会,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结合长期服务地方、与地方双向互动的优势,率先在全国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基地,该基地由学院和大邑县委党校共建。目前,双方在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起沟通、联络机制。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扩大开门办院力度,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两个结合”等开展系列活动,发挥特色优势,稳扎稳打,不断扩大学院的综合影响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