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打造“1231”高职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大学生到南部县万年镇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政课堂为主要渠道、实践教学为主要载体、创新改革为主要动力,充分运用“1231特色马院建设工作法”,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鲜俐玲 黎明 赖勇 魏小英/文 许立/图

    高举“1”面旗帜,筑牢思想阵地
      立足马克思主义学院功能和学科底蕴,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学院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学习、教学和研究的重中之重,着力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标对表抓实主题教育,着力提升全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动全校师生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坚持“2”者协同,形成育人合力
      学院以“党建+思政”协同联动,抓好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将支部建在教研室里,牢固树立爱国、爱党、爱校、爱岗、爱生的深厚情怀,坚持党建工作常态化,立足深抓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深抓教师队伍内涵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业务精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带动师生积极投入学院各项工作,牵头成功申报立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负责学院各系部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配合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部门和系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学院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院党建工作成绩突出,2021年荣获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以及“南充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南充市2021年度理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3年,“基层党支部‘123’工作法”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党建工作委员会典型案例集。支部成员杨天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2020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支部先后有7人次荣获四川省教育厅和学院教学一等奖、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励。近3年来,支部党员教师为企业、社区、学校提供理论宣讲、社会服务等近30场次,服务师生群众2万余人。

    聚力“3”个抓手,打造教学平台
      学院聚力课程、社团、基地3个抓手,构建“课程教学+社团实践+基地活动”的全覆盖教学平台。
      寓教于理——构建理论学习平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不断深化和创新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坚持课上课下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传授理论知识,课下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状况,增强课程实效性。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通“南职小马”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南职小马君”抖音号,承办微电影大赛、音频接力赛、微课比赛等系列掌上活动,加强党史、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每年组织并指导全校学生申报“青马杯”项目,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已建成3门院级示范思政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近3年,累计完成教育部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14项、市级(校级)科研课题26项;发表科研论文61篇,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2本;2021年荣获学院科研工作年度集体二等奖。青年教师竞赛取得丰硕成果,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四川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四川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寓教于“团”——构建社团育人平台。将学生社团作为朋辈育人平台,育人有新意。推动学生社团和“青马工程”先锋班发展,引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依托两大学生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及所属芳华宣讲团,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芳华宣讲团走进各班开展主题宣讲,覆盖全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与“青马工程”培养相结合,成立“青马工程”先锋班,聘任杰出校友担任导师。2022年,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被四川省学生联合会评选为四川省高校“活力社团”;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和微电影展示活动,分别荣获三等奖、二等奖;“课团联动,共助成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计划”入选2022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德育、学生管理工作典型案例;“以课带团、五育并举——建优质青马工程”课题入选2023年第三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组织育人项目。
      寓教于行——构建基地实践平台。将基地实践活动作为协同育人载体,育人有实效。推动思政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基地深度融合,为社会实践基地提供个性化思政社会实践服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等签订共建协议,围绕理想信念、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等现代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为企业提供党建咨询等服务,同时推动学生走进企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道;与学院所在地小龙镇等签订共建实践基地协议,推动师生为小龙街道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开展志愿服务;与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附中、将军路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合作开展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推动南充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实现“1”个目标,培育时代新人
      学院依托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组织育人项目和“大思政课”省级重点教改项目立项建设,积极探索社团实践育人和“本土化”“行走式”大思政课路径模式,重点打造高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优势,即“社团实践+大思政课”引领带动全校“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推动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师生素质,努力实现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