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为盛会画上句号
难舍难分又充满希望的嘉年华
-
数字火炬人“弄潮儿”在主火炬熄灭仪式上。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发自杭州
10月8日晚,亿万人的目光汇聚到有着“大莲花”之称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欢笑、热情、感动……诸多情愫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凝结成难忘的记忆。
每次相聚,难免分离。杭州亚运会闭幕式通过4个短片、2个节目、1场嘉年华,表达欢庆之意和惜别之情,传递中式浪漫情怀。2000余名演职人员用他们的倾情呈现,将表演与仪式相结合,展现一场难舍难分又充满希望的嘉年华。
璀璨共此时 科技之光点亮体育嘉年华
开幕式上,6000平方米的地屏大放异彩。开幕式结束后,地屏被移除,并恢复成草坪保障田径比赛顺利进行。5日晚最后一项田径比赛结束后,比赛设施拆除,留给闭幕式舞台的只有一块草坪。
如何让绿色草坪成为绚烂的舞台?数字化的改造体现了“互联网之都”杭州的匠心。当音乐响起,草坪上的密集发光点按照韵律和节奏变幻,映射出“最忆是杭州”等文字和运动员轮廓等图案。原来,这块草坪看似平常的外表下隐藏了近4万个发光点,可以跟节目互动产生众多图案和颜色。
在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主创团队执行导演秦一文看来,虚拟技术不仅完成视觉表达、空间构建,而且通过技术与自然融合、与场地呼应、与人情互动,让观众看到一场自然与科技共荣、运动与时代共鸣、人文与情感共生的闭幕式表演。
数字火炬人的返场将本场派对推向气氛高点。此前,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由超过1亿数字火炬人汇聚而成的数字火炬人踏浪而来,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塔。
回归体育本体,回归万众参与的大胆尝试,也是杭州亚运会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想要继续传达的思考。闭幕式上的数字火炬人,也拥有了官方名字——“弄潮儿”。“弄潮儿”向观众、演员、志愿者摆出温情的比心手势,见证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熄灭。随后,在天籁般的童声中,在现场观众的依依惜别之情中,“弄潮儿”跑向远方。
荷桂共生辉 中式浪漫传递依依惜别之情
如果说开幕式突出“精彩”二字,那么闭幕式则更强调“感动”。“赛事期间涌现出来的精彩感人瞬间,我们今天都汇聚在‘大莲花’上。”沙晓岚介绍。
感动人心的表演,内核是意蕴绵长的中式浪漫情怀。10月8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也是杭州荷桂交替的时节。桂花是杭州的市花,含有勇夺桂冠的美好祝愿;荷花既是闭幕式场馆的设计原型,也寓意和合之美。“荷桂共融”的意象化作亚运赠别之礼,诉说亚洲一家的美好愿景。
参考了1000多种荷花形态,通过AR(增强现实)计算形成的独特数字荷花成为全场亮点。光影视效构造出的数字荷花仿佛立于西湖碧波之上,绿色的荷叶随波摇曳,纯白的花瓣灿烂盛开,金色的光芒点缀边缘。身着白衣的翩翩少女以曼妙舞姿模拟露珠在荷叶上流动的场景,半空中吊着威亚的演员上下翻腾,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人文艺术情怀的视觉享受。
传统的中式审美和文化意趣还延伸到闭幕式的诸多细节中。
开场环节,演员身背白色浪花造型的道具灯,四散奔涌。这些浪花造型是以宋代画家马远和夏圭作品中的水元素为创作依据。仿真桂花花瓣雨继开幕式后再度降临,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氛萦绕全场。“我们想让观众看到一场有故事、有人情味、有精神共鸣的闭幕式。”秦一文表示。
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杭州亚运会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