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运现场

    她用声音传递对水上运动的爱

  •     

      2日,在富阳水上运动中心,随着奥运冠军徐诗晓/孙梦雅在皮划艇静水项目女子500米双人划艇决赛中以巨大优势夺冠,观众席一片沸腾。身处其间,现场英文评论员、杭州人季晓岚的眼泪夺眶而出。
      季晓岚的母亲曾是一名浙江省队皮艇运动员,父亲则是一名国家队摩托艇运动员。因为父母觉得练体育太苦,所以当初就没让她走运动员这条路。
      不过,她与水上运动以另一种方式结缘。季晓岚2014年起在原中国摩托艇运动协会(现中国滑水潜水摩托艇运动联合会)工作,2020年在杭州开了一家水上运动俱乐部。她执裁过摩托艇比赛,组织过多次水上运动比赛,甚至将全文厚达几百页的国际摩托艇联合会水上摩托竞赛规则由英语翻译成汉语。不过此次担任亚运会现场的英文评论员,对她而言算是一项新挑战。
      为了这次在家门口举行的盛会,季晓岚详尽学习了赛艇、皮划艇静水和激流回旋三个项目的竞赛规则。进驻赛场后,她走访了中国香港队、印度尼西亚队。“我了解到在赛艇项目上,这两支队伍的队员为了备战杭州亚运会的两个轻量级项目,从四年前开始就从饮食和训练方面做准备。在赛前训练日的时候,我还问他们来杭州的感受和体验,希望在现场评论时穿插向大家讲述一些他们的故事。”季晓岚说。
      现场中文评论员张涛,是前皮划艇激流回旋国家队运动员,即便对专业赛事领域已有很多了解,但张涛和季晓岚仍会在每天比赛结束后,为第二天的评论工作“备课”到很晚。
      正值国庆假期,季晓岚的水上运动俱乐部这几天日均接待的游客数量比假期前翻了一番,不过她无暇顾及俱乐部的事,一心扎在亚运会赛场中。季晓岚说,要让来现场观赛的观众,特别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的人,感受到水上运动的魅力。
      如今在她的俱乐部里,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人来体验桨板、摩托艇、尾波冲浪、龙舟等不同种类的水上运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季晓岚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未来与水上运动相关的体育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魏婧宇 王安浩维 伍鲲鹏(据新华社杭州10月2日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