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州古蔺:做强文旅新 IP,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 箭竹苗家风情节活动现场。

      箭竹苗家风情节增加了新内容——“人车接力赛”。

        

    □禾木 (图片由古蔺县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8月,“浪漫箭竹·风情之旅”2023泸州·古蔺·箭竹苗家风情节启幕。以此为标志,古蔺县连续推出了石屏彝族火把节、马嘶茶文化节、大寨苗族乡踩山节等一系列规模大、效益高、反响好的旅游节会活动,形成了“月月有活动,个个有特色,全年都精彩”的良好格局。
      立足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依托“红色文化、酱酒文化、生态文化”三大品牌,今年以来,古蔺县强化政府主导,创新市场运作,激发全民参与,全域谋划,整合创新,精准策划实施了12大项、近百场次文旅节会活动,激活乡村旅游业,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开放水平,为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抢抓“风口” 多方互动参与,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8月18日,一年一度的“浪漫箭竹·风情之旅”2023泸州·古蔺·箭竹苗家风情节启幕。这一天,古蔺县及邻近的云南省镇雄县、贵州省大方县、宜宾市兴文县等三省四市九县的苗族同胞穿上苗族服饰,载歌载舞,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箭竹苗家风情节增加了新的内容,“箭双人车接力赛”成为旅游打卡新点位。
      以举办箭竹苗家风情节为契机,今年以来,古蔺县抢抓乡村旅游的“风口”,围绕酒、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策划了四大主题节会活动——依托酒和红色文化为载体的酒旅融合类节会活动;依托古蔺建新茶、脆红李、猕猴桃、甜橙等农特产品为载体的“采摘节”“采茶节”等休闲农业节会活动;依托民族风情文化为载体的文旅融合节会活动;以迎接现代健康休闲的生活理念,培育新兴体育休闲活动品牌为载体的体旅融合类节会活动。
      “古蔺‘全方位、全要素、全时空’打造旅游形象,让传统产业活起来、文化旅游热起来,为打造西部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两个百强县提供有力支撑。”古蔺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节会活动中,古蔺县结合实际,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全民参与”的办节新路子。政府主导作用就是着眼长远发展,有效解决“谁来办节”的问题,明确节会活动定位。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大村镇首届“村游节”期间,农民趣味运动会、“村BA”篮球赛、村村大比拼、大村坝子团圆宴等活动热闹登场,广大群众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主角,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

    引到门口 不断放大节会效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条
      以节招商,以节惠农。古蔺不断放大旅游节会效应,在丰富节会新内涵的同时,着力拉长产业链条,贴近游客、贴近“三农”,真正让企业和农民受益,让市民和游客满意。
      “好,我这边马上准备50件杨梅,尽快来取哈!”今年茅溪镇赤水河生态杨梅节开幕当天,杨梅种植户王应兴销售了5000斤杨梅。“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省去了运输成本和流通环节的损耗,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节会活动让消费者直接来到农民家门口,把市场直接开设在田间地头,既减少了中间环节,又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有效促进了当地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农业经营模式。
      数据显示,“箭竹苗家风情节”活动期间,日均游客参与数量近万人,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行业,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20万元。
      石屏彝族火把节开幕式前一天,石屏镇举办招商引资座谈会,提前以邀请函和电话邀请的方式,邀请该镇在外的优秀人才、创业者回乡,了解石屏的发展情况、项目优势,为石屏镇的项目招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现项目现场签约。
      在箭竹苗家风情节活动现场,古蔺县委宣传部、兴文县委宣传部签订了《推进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宣传文化旅游合作框架协议》,黄荆镇、德耀镇、大寨苗族乡、箭竹苗族乡共同签下《西部片区生态康养旅游发展联盟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开展跨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民族乡镇合作等,进一步加强区域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人才交流,助推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
      “坚持区域合作原则。”古蔺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还主动对接周边县区和重点景区,建立线路互推、客源互送、市场互融的区域合作机制,协同贵州仁怀、习水等地联合打造酒文化体验活动,协同贵州赤水等地联合打造生态康养体验活动,协同贵州金沙等地联合打造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县内各乡镇之间探索跨区域联合举办乡村体验活动。
      同时,不断强化特色活动引流,双沙镇整合力量,邀请“网红”到小茶馆打卡拍摄,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信息,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大村镇首届“村游节”系列活动采用现场直播+图文直播的方式进行,观看人数达45万人次,现场即时图文直播浏览量41万人次,全媒体宣传报道300余条。该镇打造了为期6天的美食游乐嘉年华,推出吃喝玩乐游购娱活动,打造特色鲜明、业态多元、人气旺盛的“夜经济”地标,形成集美食、演艺、潮玩等于一体的大村夜市,让游客直观地感受“大村”特色、品尝“大村”味道。

    畅通路口 以节会为载体,撬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箭双路是一条乡村旅游公路,沿线风景优美,它不仅是一条风景路,还是一条致富路。”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项录宇介绍,箭双路建成以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出行。沿线的聚贤村、蔓岭村、大雄村大力发展民宿、高山冷水鱼养殖等产业,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一系列旅游节会活动,不仅激发了游客对乡村游的热情,还为乡村带去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了消费,富裕了农民,也带来现代文明,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接待能力、服务质量、卫生条件、治安环境的改善。
      古蔺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基础设施改善为例,近年来,当地整合投入各级各类资金16亿元,突出旅游设施大改善,大力实施“红色经典游线+骨干道路”联通工程,快速推进文旅大数据中心和汽车露营地建设,全面升级18个景区步行道、厕所、应急救援等设施,完善8个重点场所标识系统,建成太平镇四渡赤水旅游集散中心,开通城乡旅游专线,联通6个景区,“快旅慢游”立体交通网初步构建,有效融入川南黔北旅游大环线,全县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和产品供给水平全面提升。
      同时,该县坚持旅游产业化、产业旅游化发展方向,突出旅游业态大拓展。不断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酒业等融合发展,成功推出生态旅游、研学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酱酒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6条精品路线,建成投用红色旅游“十大项目”,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教学点开展培训1500余期,培训7万余人次。
      节会活动的举办,推动了当地城乡环境的改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古蔺县树立“人人是旅游大使、处处是旅游环境”理念,全域实施涉旅路段和景区生态环境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持续推进餐饮、住宿行业规范化、特色化建设,严格规范文旅市场经营活动,升级打造文旅企业2家,营造出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