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     

    □方蔚林 王舒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是对领导干部提升思维能力的精准指引。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各类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只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牢牢把握战略主动,从容应对挑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从发展背景来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提高领导干部的思维能力,就是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备基本功,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七种思维能力,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掌握政策尺度,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前提性条件。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增强工作科学性被列于首位,表明要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综合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将增强工作科学性列在首位,意在强调科学性是广大党员、干部推进工作应当坚持的一个底线原则,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强调工作就“绝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能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既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
      工作预见性是指对工作大势和大局的预判,它要求以战略眼光审视工作,认清机遇和挑战,做好预案,趋利避害,最终赢得工作的主动权。具体而言,预见性体现在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始终做到方向明确、头脑清醒、应对有方、行动有力。预见性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就要切实提升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当然这种思维能力越全面,对未来的预见考虑得也会更加周全,七种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预见性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历史思维,往回看得越久、往前看得越远。同时预见性也和战略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毛泽东讲的这种领导,就是战略领导。能够从“桅杆顶”看到趋势、看到未来,这既是一种战略思维,也是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素养。对于创造性而言,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当然更有助于创造性的提升,但是也要注意,七种思维能力之中,每一种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创造性的提升都具有思想层面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主动性。
      从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三种能力建设的角度来看,思维能力具有基础性作用。总体上来看,三种能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领导干部提出的重要要求,既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能力本领指明了前进方向。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要求就越高。思维能力处在决策和决策落实的一个“起承转合”的关键环节,决策的质量高不高、决策落实得好不好,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始终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重视思维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强,才能更好运用科学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掌握和运用科学思维能力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七种思维能力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是想问题、作决策的具体方式方法。只有不断提高这些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才不会在工作中被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误导。
      从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来看,思维能力建设攸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在改革发展面前党员干部经历“本领恐慌”的一个方法论上的原因,就在于面对复杂问题时要么手足无措,要么进退失据,就其本质来说,“本领恐慌”的根源就是思维能力的贫乏。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行动,提升思维能力,拓展眼界边界、延展思维能力,是工作打开新局面、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有力武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

    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
      领导干部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首先要遵从执本末从的方法。“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这里的“本”就是世界观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只有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了“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排在首位,这一点,“千万工程”是一个很好的“执本末从”的经典案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即“千万工程”,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当地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省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持续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努力绘就绿色富民的“锦绣丹青”,造福了万千农民。从“千万工程”中看出,这里的“本”所体现出的就是人民立场,只有时时为了人民,力量才会源源不断,方法才会永不穷竭。因此,坚持从根本宗旨去把握和理解七大思维,要坚持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前提去思考,可以说,人民观点、人民立场是准确把握思维能力的科学内涵的基础和前提,这也决定着思维能力的方向和高度。“六个必须坚持”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内涵,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只有很好地做到了“六个必须坚持”,才能从根本上、方向上来确保思维能力的提升。
      从三种能力建设一体推进的视角来提升思维能力。从内在逻辑看,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三种能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有机统一,蕴含着“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方式方法。政治能力属于认识论范畴,重在解决“怎么看”问题。政治能力具有主导性、决定性作用,如果政治能力不过硬,其他能力就会“跑偏”。思维能力处在学与用、知与行的“中间段”,重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如果说政治能力决定了领导工作的立场方向,那么思维能力就决定了能否把好事办好,把好的决策落实好。实践能力属于实践论范畴,重在解决“怎么干”问题。“怎么看”“怎么办”都需要思维能力的支撑。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并带头到金华市浦江县下访接待群众,推动形成了“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为主要内容的“浦江经验”。按照“浦江经验”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下访前,属地要走村串户调查研究,摸清群众在一个时期里对党和政府工作比较集中的意见;接访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分析研究,作出精准处理意见;接访后,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交办督办力度。“浦江经验”是对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三种能力水平的综合性考试,群众是考官、矛盾是考题,群众满意就是正确答案。“浦江经验”也启示我们,提升思维能力,要坚持以新时代正在干的事情为中心,把七大思维能力统一在“国之大者”的整体实践之中。
      从系统论角度理解和运用七大思维,得到思维能力的整体提升。坚持战略思维,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整体趋势和方向;坚持历史思维,要求我们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善于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坚持辩证思维,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思维,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坚持全国一盘棋,善于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创新思维,要求我们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坚持法治思维,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公平正义,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坚持底线思维,要求我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七大思维能力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新征程担当尽责、干事创业的重要思维方式和有力思想武器。从关系上看,七大思维中坚持战略思维是统领、坚持历史思维是前提、坚持辩证思维是根本、坚持系统思维是基础、坚持创新思维是关键、坚持法治思维是尺度、坚持底线思维是保障。它们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当中。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