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发市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与后发地区的结对帮扶正式启动

    补短板 协同抓好五大重点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守帅 王成栋

      ●防返贫:对39个县域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面落实监测帮扶机制
      ●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努力把更多“小产品”做成大产业
      ●补短板:集中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功能
      ●强支持:从省级开始强化财政支持保障,支持发行绿色债券、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等新型债券
      ●守底线:守住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9月12日,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动员各方面资源力量加快补齐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最大短板,形成协同帮带、携手共富新格局。
      前不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十条措施》,明确提出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先发市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与后发地区的结对帮扶正式启动。

    为什么是这39个欠发达县域?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四川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具体到县一级体现为“先发”与“后发”差距较大,比如四川既有一批全国“百强区”“百强县”,也有一批经济总量不足50亿元的县域。
      坚持问题导向,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对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作出部署,鲜明两个“更加注重”工作导向,即更加注重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的区域发展,推动圈内外协同发展,提高全域协调发展水平。
      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补齐欠发达地区短板、促进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事关高质量发展成效和共同富裕成色,事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必须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
      什么样的县域是欠发达县域?据介绍,我省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自给率等3个指标进行综合测算,统筹考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要求以及综合平衡因素,最终确定出39个欠发达县域。
      从画像看,这些县域主要集中在“三州”和川东北地区,其中37个是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20个属于革命老区。它们虽然在数量上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21.3%,但去年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4.7%,可以说是四川发展基础最差、内生动力最弱、历史欠账最多的县,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重点,还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最大难点。而且,这39个欠发达县域绝大部分生态脆弱,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面临较大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力。
      会议认为,对这39个县开展托底性帮扶,是从底线思维出发,紧紧扭住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短板,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发展,确保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掉队、赶得上。

    谁来结对托底性帮扶?
      记者注意到,工作推进会上共有11人发言,分别代表欠发达县域、结对帮扶地、结对帮扶企业、省直部门谈体会和打算。从这个安排,也可以看出结对帮扶的力量来源。
      首先是先发市县的结对帮扶,即对每个欠发达县域明确1个市或县(市、区)进行帮扶。此前,我省有2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5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已与有关地方建立结对关系。针对没有纳入的青川县、苍溪县、营山县、仪陇县、恩阳区、南江县6个欠发达县域,此次确定由绵阳、泸州、南充、宜宾4个市分别结对帮扶。
      其次是国有企业“带县三级联帮”,即对每个欠发达县域确定1户在川央企和1户地方国企结对帮扶,如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结对帮扶越西县,省能投集团结对帮扶普格县,宜宾五粮液集团结对帮扶理塘县等。参与帮扶的78户国有企业,包括在川央企39户、省属国企29户、市(州)属国企10户,堪称“尽锐出战”。所谓“带县三级联帮”,就是形成集团层面牵头帮县、二级公司分批帮乡、三级及以下公司组团帮村的“三级联帮”工作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国嘉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华阳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会上发言。他们是民营企业,分别结对南江县、雷波县。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等行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与欠发达县域结对共兴,省工商联按照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在有意向的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中各选择了78家。
      而省直各有关方面则要共同推动“十条措施”落地实施,加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金融支持力度、干部人才帮扶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欠发达县域加快补齐短板、夯实发展基础。

    在哪些方面进行帮扶?
      39个欠发达县域底子薄、基础差,该怎么帮?答案是: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协同抓好“防返贫、育产业、补短板、强支持、守底线”五大重点。
      “防返贫”的重点是对39个县域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全面落实监测帮扶机制。特别是把发展产业、稳岗就业作为根本之策,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不断强化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
      “育产业”的主要思路是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努力把更多“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持续把矿产资源开发做精、清洁能源优势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做优。同时,建好现代农业园区、经开区和飞地园区等平台载体,汇聚产业发展的要素。
      “补短板”的“主战场”是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针对基层反映最强烈的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问题,集中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功能。
      “强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方面。今后,四川将从省级开始强化财政支持保障,支持发行绿色债券、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等新型债券,引导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最紧要的地方。
      “守底线”就是守住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会议专门强调,托底不是包办,帮扶不是代干,必须始终注重发挥受扶地的主体作用,处理好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的关系。受扶地负责同志纷纷表示,将笃定目标、珍惜机遇、感恩奋进,用好各方面资源力量,不断激活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奋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