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水果“天府良种”打造“天府果盘”

  •     

    □杨继瑞
      作为全省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川果产业发展事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关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产业发展水平及水果种类、产量等方面来看,我省是当之无愧的水果大省,但还不是水果强省。
      水果种业是现代化果业的“芯片”,是川果产业链的源头,打造“天府果盘”要在水果种业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在“种好果”“种优果”上作出示范和标杆,以果业的“天府良种”工程提升“天府果盘”的含金量。
      着力提升川果种业水平,切实抓好川果种业资源库、种业基地建设,实施川果种源“卡脖子”攻关和新一轮川果品种改良计划,抓一批创新强、潜力大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聚焦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测试评价和良种繁育,做优做强川果“天府良种”工程。
      着力培育川果种业的行业“领头雁”,依托川农大研发基地、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基地等,加快川果新品种引进推广。推进川果标准化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绿色、有机“两品”认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建设各类种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幅度提升川果有机、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
      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川果新品种研发转化步伐。引导鼓励大型种子企业积极探索川果种子“连锁直销模式”,充分利用供销农资系统乡、村“农资放心店”开展配送直销。通过大范围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推动川果种子企业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密切合作,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通过统一配送、统一采购、统一育苗,加快优良品种的转化推广。
      推进川果种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持续办好成都种业博览会、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利用种业会展机制,重构川果种业技术、人才、资源、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集成组装”能力,使川果种业科研、生产、市场、投资找到相应“接口”,推进川果种业创新成果快速产出和转化。
      构建川果种业资源开放大平台。川果优异种质资源和关键育种材料,优先向种业企业开放共享;良种研究中心、种业创新实验室等优先向种业企业开放,打造科企联合实验室;种业知识产权开放,优先向扶优企业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积极与种业企业合作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川果种业人才开放,与种业企业开展人才互动互挂、共同培养。探索川果重大优良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研发方式由定向研发向自主研发转变,补助方式由先补后研向研好后补转变,相应的宜机化改造、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之配套,做到“好马配好鞍”,释放川果新品种潜力,为四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及水果强省赋能。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