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熊猫奖获奖证书出炉

    一针一线 用蜀绣致敬多彩文明


  • 孟德芝(前一)带领团队绣制获奖证书上的金熊猫奖标识。 首届金熊猫奖组委会供图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一针一线,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寄托着四川作为东道主的礼遇和祝福……9月10日,用蜀绣绣制而成的金熊猫奖获奖证书出炉,成为继标识、吉祥物、奖杯之后,金熊猫奖的又一重磅设计。
      蜀绣又名川绣,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被誉为“蜀中瑰宝”,曾多次作为国礼走向世界。
      位于成都文殊坊的孟德芝蜀绣大师工作室,正是传承蜀绣技艺的文化工坊,也是金熊猫奖获奖证书的诞生地。
      “你看,是不是很精致?胖胖的大腿、圆圆的脑袋,呈环抱状态的‘金熊猫’好像‘活’了起来,抚摸时,甚至有婴儿肌肤般的平滑感。”蜀绣大师孟德芝指着眼前活灵活现的“金熊猫”自豪地说:“我绣过很多大熊猫,但从来没有绣过‘金熊猫’,这一次能够通过金熊猫奖,让蜀绣传播出去,让巴蜀文化走向世界,我非常激动。”
      如何在一张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获奖证书里展现巴蜀文化底蕴?如何用蜀绣语言将抽象的“金熊猫”变得立体灵动?如何让底布的“中国红”与金熊猫标识的“闪耀金”完美融合?又如何用针法技艺呈现“金熊猫”的渐变光影?最初,面对诸多难题,孟德芝大师团队犯了难。
      “蜀绣之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未曾湮灭,或许正是因为其在复杂的技法之内,蕴藏着至简的真理。”找到思路后,孟德芝决定以最质朴的手法呈现这一作品。
      在色彩表达上,孟德芝经过与金熊猫奖主办方多次商讨,将底布的红色逐次减淡,使天然蚕丝布的“中国红”与金熊猫标识的“闪耀金”完美融合,并能够与底布的45朵珙桐花互相映衬。此外,孟德芝还从12种金色系丝线中选出4色搭配,色彩层层递进,使金熊猫奖获奖证书在不同光线下都能散发“闪耀金”。
      在针法技艺上,孟德芝选择了4种针法交替使用,先用晕针过渡,达到“平齐光亮”,再用覆盖针、沙针、点子针相结合实现光影渐变。同时,为了达到“密不成锥、稀不见底”的效果,孟德芝增加了线的密度,将一根线分为4丝甚至8丝,最大程度地展现出金熊猫标识耀眼的金色光芒。
      “这一张获奖证书,承载了3000多年的蜀绣技艺,也包含了我们蜀绣匠人对金熊猫奖的美好祝愿。”孟德芝大师团队希望用这份珍贵的“蜀中瑰宝”,致敬获奖者,致敬多彩文明,致敬荣耀光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