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满意”成为“必选项”

  •     

    □戴先任
      近日,某地开展社会评价,相关部门群发短信让群众回答“满意”,引起网友质疑。
      满意度测评是对工作成效的一种反馈。开展满意度调查,不仅要有“满意”选项,也要有“不满意”选项,不能只有“满意”这一“必选项”。
      满意度测评中,少数地方还出现通过暗示引导、送礼发奖等方式换取满意度的现象。如有地方“花钱买满意”“送礼换满意”;有地方提前安排干部进村入户做工作,向群众讨“满意”等。
      这种弄虚作假的满意度测评危害甚大,不但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与公信力,更对平时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当“满意”可通过“讨”“买”得来,满意度测评本应具备的满足群众监督权利的作用,也就在弄虚作假中不复存在。群发短信向群众讨“满意”,或诱导群众投满意票,不是给民众满意度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讨满意”“买满意”,就容易变成一场“瞒上欺下”的游戏。
      满意度调查不能变成形式主义的“秀场”,更不能堵塞下情上达的沟通渠道,要把群众的“满意”真正当成公共服务的努力目标。这样,才能保护好群众监督权等,才有利于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