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砥砺“下个60年”? 全国名家为四川曲艺把脉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8月28日一大早,头晚刚在成都宽窄巷子给市民带来公益演出的四川曲艺人,又马不停蹄地聚集在一起,开启“下一个六十年”。当天,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庆祝建院60周年配套活动,四川曲艺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在蓉举行。来自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重庆市曲艺家协会等的全国各地20多位曲艺名家,为四川曲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点赞
    “开门办院庆”,文旅创意与惠民结合
      “开门办院庆,把曲艺演出用惠民的方式带给老百姓,开放性的舞台搭建在富有特色的宽窄巷子巷口,这是一个有创意的文旅融合举措。”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吴文科点赞了四川省曲艺研究院60周年的惠民演出,他认为这种把舞台搭在老百姓眼皮子底下的行为,是中青年艺术家很好地继承了老一辈的优秀传统,对曲艺发展和研究很有必要。
      著名曲艺评论家常祥霖也在宽窄巷子的演出中找到“传统基因”,就像曲艺人说的“流水帘子”,这种受众群体具有不确定性,就更考验演员的控场能力和实力。

    共识
    守护好四川丰富的曲艺种类
      论坛上,全国专家都非常关心四川曲艺丰富的种类。吴文科做曲艺研究时发现,四川古今曲艺品种有45个,其中四川本土的有32个,外来曲艺品种有13个,在全国来说都算是一个曲艺大省。“但这之外应该还有我们尚未发现和被知晓的曲艺种类。”
      与会曲艺名家希望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能肩负起时代责任,把这些丰富的曲艺类型守护好。具体来说,比如唱曲不可过分歌舞化、说书不能过分戏剧化、逗趣不能过分杂耍化,要留住四川曲艺的本来韵味。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认为,四川作为曲艺重镇,曲种丰富,行当齐全,一定要传承好这些文化瑰宝。

    传承
    多与前辈交心,一定要尊重观众
      年轻人决定着四川曲艺的未来,他们如何传承好传统曲艺文化?
      李金斗给出建议,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发自内心尊重曲艺艺术,多和师父、前辈交心,掏心窝子把曲艺绝活特点学好。“毕竟曲艺表演是一门富有个性特色的艺术,年轻人怎样培养起自己的曲艺自信,完成自己的个人追求,这很重要。”
      但无论是哪一代曲艺人,传承的尽头还是为了老百姓。著名评书艺术家李伯清觉得,在场不少专家的意见都很中肯。“药引子”给出了,自己要怎么去服用,还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尊重观众,把观众放在自己前面。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范军表示赞同:“曲随时代,艺为人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