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泸州推动公园城市与城市品牌有机融合

  •     

    绿色城市·美丽四川
      本报讯(郭荞璐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芮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泸州拥有丰富的古树资源。近年来,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心积极推动公园城市与城市品牌有机融合,对古树名木等进行活化利用。
      8月29日清晨,在张坝桂圆林景区,一棵树龄为160年的桂圆树上挂着一块印有二维码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有这棵树的编号、科属、树龄、保护等级和简介等信息。
      “泸州的古树名木棵棵都有‘身份证’。”泸州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中心会同各区县住建部门抽调专人对全市建成区古树名木进行定期清查登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建立完善身份信息档案。同时,将登记在册的古树信息全部录入到全国古树名木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可以清楚知道每棵古树的详细信息。
      据统计,目前泸州市建成区范围内二级古树有13株、三级古树有1380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树龄50—100年)4000余株,主要树种有桂圆树、香樟、黄葛树、榕树、荔枝树等。其中,樟树在城区内分布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忠山、凤凰山。桂圆树在长沱两江沿岸均有成片分布,又以张坝桂圆林较为集中,百年古树数量庞大。
      忠山、凤凰山的樟树,是泸州主城区的一道靓丽风景和“城市绿肺”。
      “这里用大玻璃当窗户,伏案写作抬眼便可看见山林,耳边蝉鸣鸟语,可以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形容。”去过忠山公园香樟书苑后,市民陈雅欣一下就爱上了这个地方,“简直是理想中的书房”。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百子图文化长廊城市书房,因其环境雅致、装修古朴,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阅读打卡。
      一棵树、一把椅、一杯茶,是不少泸州人的日常。泸州市江阳区白招牌社区正兴隆街黄葛巷有1棵老黄葛树,树下一片荫凉,路口的老茶馆是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今年春天,伴随着古树主题口袋公园建设完成,这条老街焕然一新。路边茶馆、理发店变成“黄桷树茶馆”“老街理发店”,往来间坐下休憩的居民增多了。古树主题口袋公园,即以古树为中心,利用周边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打造而成的袖珍公园。
      “黄葛巷古树口袋公园位于老城区,具有老街巷、老茶馆、古榕树等有乡愁记忆的元素,但也存在街道狭窄、设施陈旧、周边建筑杂乱、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泸州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此建设古树主题口袋公园,不仅向周边居民提供具有游憩功能的绿化活动场地,还能向市民讲述泸州市的古树历史文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