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长进大厅,“体验式”查“堵点”破“难点”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慎终如始求实效
      不动产登记关乎千家万户,不动产登记窗口是直接面对群众的前沿阵地,“小窗口”服务着“大民生”。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然资源厅聚焦进一步提升全省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和素质,开展专项行动并建立“局长进大厅”工作制度,发现并解决了一些“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

    查“堵点”破“难点”:局长定期体验群众办事流程
      在德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德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叶科征得市民胥先生的同意,跟随他一起办理商品房抵押登记。仅过了10分钟,胥先生就顺利完成了业务办理。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时间等环节已不是阻碍群众办事的主要问题,但仍会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办事流程是否完善,‘现场办’的体验最直接,只有体验后才能有助于整改和提升。”叶科说。
      这样的一幕,出现在全省各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而这项工作的开启,源于几个月前的交叉检查。
      今年4月,自然资源厅在全国首创不动产登记工作市(州)间交叉检查。以市(州)为单位成立交叉检查组,对21个市(州)191个不动产登记大厅开展地毯式全覆盖交叉检查。根据交叉检查结果,梳理并通报各地不动产登记大厅在作风建设、大厅建设、服务便捷度3个大类19个小类需要提升的工作,包括未能做好无障碍设施和改造、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在交叉检查中,我们发现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一些堵点和难点,需要下沉到一线,主动对接业务窗口,站在办事群众的角度,才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随后,自然资源厅建立“局长进大厅”工作制度,要求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每季度到不动产登记大厅一次,分管领导每个月到大厅一次,体验群众办事流程,检查工作落实、队伍作风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偏。
      翻阅近两个月的“局长进大厅”台账,记者看到各地自然资源部门“一把手”或者分管局长在现场体验中,发现窗口办事群众等待时间长、窗口AB岗位设置有待优化等各种类型的问题。“一些地方报送的共性问题,比如系统信息推进不及时、登记队伍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培训提升等,我们也通过这一渠道及时了解并加以解决。”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相关负责人说。

    局长现场办公:服务台前推2米,全覆盖办理涉税业务
      这几天,德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的基础设施改造即将收尾,不久后,这里将实现全量涉税业务信息化“一窗受理”。
      在此前的“局长进大厅”工作中,叶科了解到,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还未实现全量涉税业务信息化“一窗办理”。
      “像二手房买卖、新建商品房(增量房)来办理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信息化‘一窗办理’。”德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江波说,但更复杂的涉税业务,比如继承、离婚等转移登记业务,群众就需要走到税务窗口,耗费1至2个小时完成缴税后,再到登记窗口登记。
      为啥办不了?“办公场地限制是一大原因。”江波解释,1个涉税业务窗口需要4名工作人员,其工位呈“品”字形,前排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负责受理,后排住建工作人员负责房屋交易合同网签备案,两名税务工作人员分别负责核税、税费收缴。受场地限制,只能开设4个“一窗受理”窗口。
      在现场办公会议后,大家提出将现有的服务台向前推2米,这样就可增设8个窗口实现无差别受理,涉税业务全部纳入“一窗受理”,群众就不用再往返跑腿。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同相关部门正在研发涉税业务系统,这将实现税费登记费一次收缴,后台分清。”叶科介绍,预计今年9月底初步搭建完成,将更加便捷高效地促进政务服务环境提升。
      记者从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目前,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纠偏,全省已发现并整改不动产登记问题共208个。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推广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智能审核”等便民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不动产登记效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