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

    缘何在这里密集出现


  • 绵阳科技城新区的智慧路牌。

        

    □钟林 郭超英 付江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文/图
      8月21日上午,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专项赛在绵阳科技城新区举行。不久前,绵阳首个无人驾驶项目也在此内测,无人驾驶的小型巴士在道路上自如穿行。
      众多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动向,为何近期在这里集中涌现?

    创新涌动背后的主线
      8月18日,记者在绵阳科技城新区它人机器人大楼采访时,走进调试车间,几台机器人正在模拟户外清扫。它们可以在复杂情况下自动避障、完成清扫任务,这与前不久进行测试的无人驾驶项目很相似。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扫机器人的核心是软件算法与硬件制造的有机结合,而核心算法同样可拓展应用于自动驾驶。“而这套算法进一步延伸,就进入了人工智能领域。”
      无人驾驶内测、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大赛期间举行的人工智能论坛,内在联系紧密,在产业发展层面,都可以归入软件产业与智能制造范畴,也可以概括为“数字经济”。
      位于绵阳科技城的核心地带,绵阳科技城新区的定位不仅是城市新中心,更是产业新高地。“高”主要体现在高端技术与高新产业上。
      最近绵阳科技城新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阐明了发力的方向:7月,《关于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共21条出台,涵盖支持人才集聚发展、加大研发及融资支持等激励政策。

    一套有机完整的“打法”
      在大赛中大放光彩的绵阳乐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落户绵阳科技城新区不足1年;同样地,面对全国各地开出的优厚待遇,吸引无人驾驶项目落户的是这里的产业生态。
      硬件环境上,绵阳科技城新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定下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城市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就打好“提前量”。以随处可见的路灯为例,这里的智慧路灯中不仅集成了5G微基站等,还额外预设了激光、雷达等接口;在地下综合管网中,也同步预留了包括光纤、新能源储能、物联网控制等场景,打造完备的智慧城市“基础底座”。
      产业配套完整度上,仍以无人驾驶项目为例,绵阳科技城新区内,九洲集团的毫米波雷达等相关技术,以及今年2月前瞻引入的华为行业感知(四川)创新基地,都可提供成熟的产业协作配套。
      “加分项”还包括一项创新做法:成立基金对企业进行投资。仅去年一年,绵阳科技城新区组建的产业基金,其中20亿元专门用于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已投放13亿元,用于近20家企业。基金投资方向不限于企业规模或名气,而是专注于“投高、投精”。

    吸引好、服务好年轻人
      第二十五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专项赛中,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120多所高校的约300支队伍、近千名选手汇聚于此。
      无论是机器人产业抑或是无人驾驶项目,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化、高学历化。在走访中,绵阳科技城新区相关负责人就谈到其发现,三四十岁的博士担任企业负责人、二三十岁的研发骨干随处可见。
      如何吸引好、服务好这些年轻人,成为一个现实且迫切的课题。为此,绵阳科技城新区打造“青年友好型园区”,涵养适合青年创业的心态、培育适合青年发展的生态、营造适合青年生活的业态。
      “希望将城市和园区打造为他们的‘办公室’。”绵阳科技城新区相关负责人期待。比如年轻人集中的创新中心,过去一直没有咖啡店,而今年特意引入的咖啡店每天销量稳定超过400杯。
      当天,前来参赛的广东大学生李俊贤看到一份人才政策,他说:“我对这里的环境很满意,未来会考虑来绵阳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