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要闻
宜宾加大以长江鲟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力度
新基地发力呵护“水中大熊猫”
-
□罗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宁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距宜宾长宁县县城30公里左右的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大门口,两块崭新的牌匾十分醒目。此前,农业农村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基地和农业农村部宜宾长江鲟人工繁育基地在这里揭牌。
长江鲟是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两个基地的成立将加大以长江鲟为重点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力度,对促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四川要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我们的基地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这给了我们巨大的鞭策和鼓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周波说,助推两个基地建设,当务之急是要大规模提高基地的鱼苗生产能力和水平,这对长江鲟的增殖放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记者看到,基地苗种培育车间里有40多口圆形池子,一口池子里大约有五六百尾成年人手掌长度的长江鲟鱼苗。一池之隔,繁育车间里遍布着规格相同的圆形池子。今年4月,基地一期项目完成建设,7月正式投用,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车间维护、池子改造,涉及更换破旧设备、增设净水设备、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等。“项目建成后产能从以前不到1万尾提高到接近10万尾。”周波说。
今年上半年,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在长江江安段取得突破性成果: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后在长江江安段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江鲟幼苗。这为长江鲟栖息地修复和野外种群的重建,建立了实践基础。
周波全程参与了此次实验。在他看来,实验的成功,只解决了一条长江鲟种群重建“生活史”的第一步——产卵问题,而长江鲟的生产、培育、监测等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长江鲟野外重建的长期准备。
“长江鲟保护中心项目预计年底前启动建设。”周波说,项目将建设鱼类品种性能测试中心、专家工作站、珍稀鱼类保护场等,加强基础研究以及长江鲟的遗传管理,为下一步长江鲟野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