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根子上杜绝“材料调研”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刘志杰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改出实效。近期,人民日报刊发读者来信,曝光了当前在调查研究领域的形式主义,指出在一些地方、单位,本应是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开展的调查研究,却异化成了“材料调研”。
      何为“材料调研”?最字面的理解,是那种不进现场、不实地考察,只守在办公室里看材料,靠“材料流转”“层层上报”代替实地调研的“调查研究”。此外,还有些调查研究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最后抱回文件材料一摞子,在这些材料里裁裁剪剪、整合包装形成调研报告,这种调研虽然去了实地,但没带脑子、没找问题,让考察走访成了文山会海,研究报告成了填表留痕,形成的报告成果质量可想而知。种种以材料为主角的调研,本质上都是调查研究的形式主义变种,不仅难以取得解决真问题的实效,反而会给基层带来新的困扰,影响干群关系,树立不良导向,必须予以警惕,坚决杜绝。
      “材料调研”固然有能力问题,但根本上还是态度问题、思想问题。调查研究可能是需要一些材料予以辅助,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形成材料,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调研前带着问题出发、调研时聚焦问题实地了解、调研后仔细研判并拿出行动、解决问题,才是调查研究的基本闭环。从材料出发,到材料结束,就是“半拉子”调研,本质上是没有以问题为中心,没有以实效为目的。说到底,这是态度上的应付,思想上不重视的体现。
      “材料调研”和所有形式主义一样,明明没有成效的事情偏偏去做,本质上是因为这样做有甜头。调查研究是一项花时间、花精力的工作,必须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比起真抓实干搞调研、实实在在解难题,从材料入手,是很多干部更擅长做、看起来也不容易出错的方式。因此,考核时如果依赖的只是各种“材料”,那还会让“材料调研”这股不正之风继续刮下去。
      如今,正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4个方面见到实效和“十个是否”的具体检验标准。以实际成果为导向的检验标准,对照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有了材料就通过,才能真正看出调查研究的成效,也能从根子上杜绝“材料调研”,让调查研究聚焦真问题、见到真成效,切实增强本领,切实服务群众。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事关决策的科学性、事关党心民心,绝不能让形式主义钻空子。杜绝“材料调研”,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开门搞评估、常态回头看,真正厘清考核的指挥棒,以群众的口碑和解决问题的成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抓调研、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