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
在石海里觅清凉
-
□敬城
每年到了夏天,没有海却又渴望能在海边冲浪戏水清凉一夏的四川盆地里的人,只能望海兴叹,时间长了还学会了自我安慰:只要心中有片海,哪里都是海南岛。
我却在四川的南部、一个离长江不远的县城里发现了一片不能冲浪、却能避暑的石头海,这就是有着“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兴文石海。按理说,兴文石海的纬度在北纬28度附近,地球上同纬度地方的夏天,温度一般会在30℃左右,这里的温度会低到哪里去?再加上一大片石头海,掀不起什么浪花来,如何避暑?
揩去额头的汗珠,把遮阳的帽子紧一紧,坚定地走上这片坚硬的石头去看看,嗬,这真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海!在兴文石海地质公园的地表,既有形成于4.6亿年前的奥陶系地层中的石林,又有形成于2.5亿年前二叠系地层中的石芽,数不胜计的棋盘式、尖脊式、波浪式的石头合在一起:激则如惊涛拍岸、伏则如细浪逶迤、翩则如波上行船、卧则如桑田涌碧……多如波、泛如海,从此便有了“凝固的沧海”之雅称。
说它是海——不仅今生是海,“前世”也是海。听导游介绍,“在距今4.9亿年到2.5亿年之前的古生代,这里所在的地域及周边都是一片汪洋大海”。此地广布的碳酸盐岩,以及岩石表面不规则发育的硅质结核、众多珊瑚、腕足海洋生物化石等,便是不言自明的实证。
我们常常说,越是不大可能的地方,越是蕴藏着让人眼前一亮的奇迹。避暑的奇迹,就藏在这片石海之下。因为越往“石海洞乡”的洞里走,一袭清凉之气就沁人心脾地扑面而来。
许多见多识广的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历经地表水流、地下河流的溶蚀与分解,在石海的小岩湾区域,岩层溶蚀形成了巨大的溶洞。随着溶洞逐步扩大,终于导致洞顶塌陷,“兴文大漏斗”应运而生。在兴文县,类似发育、却没有塌陷的地下溶洞有200处之多。其中有一处名为天泉洞的,其总长达到了10.5公里,被誉为“中国天然游览长度最大的溶洞”。
这是一条泻玉流光的溶洞,洞外的日光、洞顶的泉流从一处“天窗”飞泻而入,水花四溅,这应是天泉洞之“天泉”二字得名的原因吧。天泉流下来汇入的地方,便是蜿蜒的暗河。暗河的主人,除了在水里星星点点闪着微微磷光的亮虾、浑身通透的小玻璃鱼群,应该还有那群神秘的僰人。因为,除了留在洞外石壁上、悬崖上的那一口口悬棺,这洞里还有带着他们文化符号的岩画、七星灶……只是不知道,他们随着这条幽深的暗河向前走,又去到了哪一处历史的长河。
行走在这样的溶洞里,18℃的清凉萦绕周身。想想自己头顶的地面上那片曾经的沧海与如今的石海,再听听耳旁暗河的水流声、钟乳石尖尖儿上水珠凝聚滴下来的滴答声,加上石缝中透进来的阳光、洞里的灯光与洞壁各种矿物里的金属元素碰撞、闪烁出的奇幻光影,让人突然有了一种在海底穿行的奇妙之感。
这或许正是在这个夏日里,在北纬28度纬线附近的石海里避暑的探寻之趣。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炎炎处享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