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好沃土让化肥回归“本色”

  •     

    □王鸣镝
      《半月谈》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如今,我国化肥产能快速增长释放,已逐步取代进口产品,但相较“洋品牌”,国内肥料品质尚有差距。为更好地推销,部分国内厂家打起给化肥染色的主意。化肥不仅是农作物的“粮食”,是庄稼增产增收的物质基础,而且关乎生态环境安全。为了销量,一些商家给化肥“化妆”,添加包裹油、染色剂,虽然好看,但对增加肥效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以次充好等问题。一些染色剂还可能含有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增加了土壤受损、污染环境等潜在风险。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对肥料的需求自然是绿色、生态的。因此,需通过“组合拳”让化肥回归“本色”。首先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绿色发展道路,强化顶层设计。其次要加强行业引导、建立健全化肥相关标准体系,尤其需建立相关“负面清单”,完善监督机制。此外,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公众全面知晓染色弊端及不同染色剂对土壤的影响,具备识别不良化肥的能力。
      当然,对一些企业为提高肥料辨识度的染色需求,必须以安全为前提,鼓励和支持化肥企业寻找技术创新突破口,加强染色剂材料科技攻关,研发无毒无残留且成本低的染色剂。如此,方能共同守护土壤健康,护好广袤沃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