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大运会上成就梦想 青春舞台活力绽放
-
成都体育学院参与筹办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成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队在大运会上收获2金1银。成都体育学院学子曹茂园获得成都大运会首金。
□芸涵 (图片由成都体育学院提供)
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圆满闭幕。
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是本届大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举办地,同时全面参与筹办成都FISU(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世界学术大会;学校150余名教职工、900余名志愿者忙碌在各大竞赛场馆、大运村等场所,提供专业、友善、周到的服务;更有29名成体运动健儿代表中国队参加成都大运会,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
对于所有成体人而言,成都大运会既是一场独具魅力的青春盛会,也将成为终生难忘的记忆。
赛场逐梦 书写成体辉煌
7月29日,成都城北体育馆,在武术套路男子南拳项目决赛中,中国代表团选手、成体武术学院学子曹茂园发挥出色,夺得大运会首金!仅仅一天后,曹茂园再夺男子南棍项目金牌,成为成都大运会首个“双冠王”。此后,成体健儿马衣姑获得武术散打男子60公斤级金牌,何烽获得武术散打男子70公斤级金牌。
不只有武术项目。本届大运会,四川入选中国代表团的大学生运动员共54位,其中29位来自成都体育学院,他们参加了武术、艺术体操、体操、跳水等11个大项的角逐,最终获得了18金5银2铜的骄人战绩。
7月30日至31日,由成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队成员肖明欣、严之庭、陈玟珊、陈佳琪、赵红玉、李雪瑞组成的中国艺术体操代表队集体项目队伍,先后斩获了艺术体操项目的集体全能冠军、集体5圈冠军和集体3带2球亚军。这支队伍,是本届大运会中国代表团里唯一一支由同一所大学学生组成的集体项目队。
8月1日,成都大运会女子25米手枪团体决赛举行,由成体学子王珂怡等组成的中国队夺冠。
跳水项目也屡创佳绩。在8月1日举行的跳水项目女子1米板决赛中,成体学子陈佳代表中国队摘得金牌。而在8月4日进行的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决赛中,陈佳与搭档杨睿琳代表中国队以绝对优势拿下金牌。在随后举行的跳水混合双人10米台决赛中,成体健儿王彬翰与搭档王伟莹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金牌。
8月2日,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成体2021级研究生、被誉为“地表最强双杠”的邹敬园助力中国队,夺得体操男子团体决赛冠军。此后,邹敬园又拿下男子双杠冠军。
8月6日,由成体学子邓智舰等组成的中国队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比赛冠军;宋春晓、刘江宇、肖扬3位成体健儿和队友宗照山组成的中国队获得赛艇男子4人单桨比赛冠军;由成体健儿缪伊雯等组成的中国队在女排决赛中夺得冠军。8月7日,成体健儿朱蕾桔和队友一起获得女子4× 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冠军。
合作共享 引领梦想之途
赛场上捷报频传,赛场外喜讯连连。8月2日,国家艺术体操训练基地落户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又添一处国家级训练基地。这是对成都体育学院深耕艺术体操项目为国育才的认可,更是进一步推进体教融合,为中国艺术体操队输送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的举措。
两天后,国际大学体育文化交流中心在成都体育学院揭牌。这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大体联”)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首次与举办地高校共建大学体育文化交流中心,也是国际大体联在我国授权认证建设的首个国际性大学体育文化交流平台。该中心的建设,不仅对推动成都体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巩固成都大运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表示,将共同推动大学体育、体育教育、大运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成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场馆中心取名“凤舞”,承办了艺术体操项目训练和比赛,是本届为数不多的集训练和比赛为一体的大运会场馆。成体选派48名骨干教职员工全面参与艺术体操场馆中心运行工作,全力保障场馆运行、竞赛组织、宣传转播、信息技术服务,以及交通、后勤、医疗和应急保障服务工作,全力打造“最佳赛点”。
此外,成体还全面参与筹办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这是国际大体联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迄今已成功举办28届,有63年的历史,成为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之间重要的交流平台。
7月29日至31日,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大学体育:相拥多彩世界”为主题,围绕“运动让城市更美好”“健康让生命更明媚”“科技让未来更智慧”“文化让全球更交融”4个专题进行交流讨论,设有主旨报告、墙报交流、学术对话、文化展示、城市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大会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53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收到来自全球19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400余篇论文,为历届之最,共遴选录用优秀论文1438篇。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既是一场竞赛活动,也是一场教育活动,而世界学术大会更能体现其教育属性,充分体现了国际大体联‘比赛、教育、文化’并重的理念。”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执行主席、成都体育学院校长潘小非说,本届世界学术大会国际化程度更高,学术引领性更强,受到了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在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闭幕式上,成都体育学院获得国际大体联“FISU健康校园认证”,这是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体育院校。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给予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高度评价,指出“这次出色的会议,将引领国际大体联和成都走向光明的未来”。
专业保障 激扬青春活力
7月10日,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复合型科医保障团队14名医务工作者正式入驻大运村医疗中心。近年来,该校运动医学复合型科医保障团队先后为多届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提供医疗服务保障。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党委书记廖远朋教授担任成都大运会中国国家队团部医疗官。作为一名运动医学专家,廖远朋参与组建了运动医学复合型科医保障团队,并带头参加多届重大体育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助力我国运动健儿摘金夺银。这支团队在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也将“运动医学特色”与“郑氏伤科疗法”带到大运会,向参赛大学生们展示“武医文化”特色内涵,感受巴蜀文化的源远流长,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7月2日,大运会火炬“蓉火”经历多个城市的传递,回到成都。成体作为首日火炬传递的第二站、本届大运会火炬传递唯一的体育类高等院校,共有31名火炬手参与接力传递。成体武术世界冠军尤雄、第25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110米栏金牌获得者尹靖等师生代表参加了火炬传递,生动诠释“奋斗青春 放飞梦想”的主题。此前,成体研究生、东京奥运会体操冠军邹敬园在本届大运会火炬传递第一站北京大学担任第一棒火炬手。
成都大运会期间,在成都大运村艺术中心大剧场,成体武术学院的学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精湛的功夫技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呈现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长年深耕皮影研究的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兰秋用皮影展示传统文化,可亲可观可感,受到好评。作为曾经的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年记者,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陈昌杰博士担任了此次成都大运会青年记者计划的导师。成都大运会执委会竞赛部培训服务处处长杨飞是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曾参与申办成都大运会,2019年成都大运会成都筹委会成立后,全程参与成都大运会赛事筹办工作。
本届大运会期间,900余名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成体青年,克服高温影响,放弃假期,忙碌在艺术体操、田径、篮球、网球、排球、游泳、武术等竞赛场馆以及成都FISU世界学术大会会场,提供志愿服务,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感受到成都的温暖、感悟“成都成就梦想”的内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全体参与成都大运会的成体人用担当和奉献诠释“坚韧不拔、务实求真、和谐包容、自强不息”的精神,彰显了青春力量,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赞歌。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舒为平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一场独具魅力的青春盛会,让世界再次看到一个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新时代中国,更加激励我们矢志不渝投身体育强国建设,在体育人才培养、体育文化交融、全民健身与健康等方面深耕不辍,迈向更加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