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和开放协同发力,共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
□马立明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改革开放始终高度重视、寄予殷切期望。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积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2022年,广东GDP超12.9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31万亿元,已分别连续34年、37年居于全国首位,拥有8个超万亿元产业集群和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改革开放方面成绩的取得,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以全方位开放推动宽领域改革,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协同发力。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外部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内部动力,双重动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有效推动了广东发展实践,实现广东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首先,以全方位开放推动宽领域改革。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以开放促改革是广东的突出特点。40多年来,广东率先推进价格闯关、土地拍卖、工程招标、证券市场等领域改革破题,探索出1000多项开全国先河的改革举措,例如敲响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诞生第一份劳动合同等,在全国率先建立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承担国家改革试点任务103项,数量居全国前列,在行政审批制度、投资体制、司法体制等重大改革事项上形成领先优势。广东的开放体现在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方面。首先,广东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不断优化开放结构、不断提高开放质量。凭借得天独厚的联系国际市场优势和汽车、电子、能源三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四大五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广东深度嵌入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嵌入式开放也让广东的开放空间和开放深度保持着相对稳定性。除此之外,广东推进区域内服务贸易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扩大高端服务进口,支持和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如研发设计、专业咨询、会计法律和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出口,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在粤外商投资企业超30万户,2022年实际利用外资超1800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额达2.25万亿元,贸易投资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以全方位开放推动宽领域改革,就应当在开放的实践中牢固树立并坚决落实以开放促改革的大开放观,树立综合开放的理念。国内市场不仅要对外开放,更要对内开放;开放领域不单要对外资开放,更要对内资开放;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仅要着眼国际市场,也要推动省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开放、统一的大市场,成为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的先行标杆和实践模范。
其次,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开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开放经济。开放意味着改革,高水平开放必然倒逼深层次改革,使改革形成开放依赖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化改革,为开放提供动力和良好环境。为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22年《广东省外商投资权益保护条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深圳经济特区外商投资条例》等政策条例相继出台实施。这些措施对于促进要素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兴业、延揽高素质人才等具有重大意义。广东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目前,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硬联通”已取得明显成效,规则机制“软联通”方面也在稳步推进。广东发布了首批20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涉及企业信用互认、港澳律师到内地执业、科研资金跨境流动、湾区社保融合、跨境商事登记等领域,体现了三大粤港澳合作重点平台在体制机制融合创新上的示范作用。
以深层次改革促进高水平开放,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试点作用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问题是改革的先声,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找准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问题,广东省委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数字经济、农村改革、民生、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等专题开展调研,形成了新时代广东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如何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如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如何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等。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先后形成了一系列改革成果。在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中,广东把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压力测试”作用,坚持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保障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行稳致远。改革试点为推进广东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抓手,是广东改革的显著标识和重要经验。 (作者系暨南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