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杜津:

    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纯粹坚守的匠人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春华

    【人物简介】
      杜津,202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年7月入职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工作13个月后,从一名制曲操作工成长为现场大班长。

    【入职故事】
      7月18日6时30分,大多数人还没有起床,杜津已在五粮液制曲车间忙活起来。最近这段时间,制曲车间每天7时左右就会开机生产,作为现场大班长,杜津需要在开机前做好各项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专业对口 选择制曲生产岗位
      来自山东的杜津是一名“95后”,2021年夏天研究生毕业时决定留在川渝地区发展。
      在校园招聘中,杜津看到了五粮液的招聘信息,有管理岗位,也有制曲生产岗位。
      “我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专业对口角度考虑,选择了制曲生产岗位。”杜津告诉记者,尤其是得知五粮液“包包曲”与其他浓香型大曲酒使用的“平板曲”有明显不同时,更是想到生产一线亲眼看看。
      2021年7月,杜津成功入职五粮液。然而,“包包曲”听起来很唯美,生产过程却很艰辛。制曲车间的温度较高,尤其是夏天,人进车间一会儿,工作服就会湿透。
      此外还有体力的考验,十几年握笔的手,要不停操作拌料的铲子,是极耗体力的活儿。刚入职时,半天班上下来,杜津会累得吃饭都没有胃口。一个整班过后,他会直接瘫在沙发上陷入深睡。

    保质保量 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研究生毕业去当工人,工作还这么辛苦,你不后悔吗?”
      “肯定有动摇的时候。”面对记者的追问,杜津表示,但也深信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派上用场。
      白酒行业有句俗语——“烤酒熬糖,充不得内行”。在制曲车间工作,亲身参与制曲,跟着老师傅眼观、鼻闻、手捏,杜津对这句俗语有了真正的感受,对制曲的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
      入职时,作为公司“工匠苗圃”成员之一,杜津被公司列为车间管理技术“后备人才”重点培养对象。2021年10月,制曲车间开展“应知应会”技能竞赛,通过制曲生产工艺理论考核、翻曲实践操作、出房大曲辨识和个人工作学习总结报告四个环节考核,杜津获得一等奖。在2022年“工匠苗圃”工程“培优”计划的四次培训中,经过制曲生产工艺理论和实操考核,分别取得1次一等奖和3次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杜津从制曲操作工升职到挂职副组长,继而成长为现场大班长,协助工段长管理3个制曲班组。从2022年8月任职大班长岗位至今,他所在的工段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心语心愿】
      我一直对大国工匠的传承精神充满敬畏,希望自己能学有所用,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一名纯粹、坚守的匠人。回首自己的就业过程,我深深感受到幸福是靠劳动创造的,只要我们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岗位,脚踏实地,就能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