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道集团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扑下身子 做好五道“加法题”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7月13日,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沿着成宜高速往南行进,一座座横跨在道路上方的白色铁架引人注意,气象传感器、高清摄像头、车联网设备等不时出现在路侧。
      “智慧高速升级后,有哪些规划与突破?”“今年要累计完成2000公里智慧高速建设。”“未来还会依托‘智慧路’,支持自动驾驶,实现智能出行。”近段时间,类似的把脉问诊、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场景,在蜀道集团工作一线和基层并不鲜见。
      蜀道集团研究制定了五道“加法题”——强统筹+抓部署、理论学+专题研、线上讲+线下走、深调研+助发展、办实事+解民忧,在让主题教育“动”起来、“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的同时,更注重“实”起来。

    实干为要
    800多个“调研菜单”推进成果转化
      “有异常情况,请尽快处理!”7月13日,位于成宜高速公路龙马收费站附近的监控中心响起急促的提示音,成宜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盯着屏幕,对路面、车流、天气一一巡查。“有车辆靠边停行,请迅速了解情况。”在系统锁定车辆后,工作人员立即将准确定位一键告知巡护员。据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智能运维管理平台,以往至少需要半小时来回应异常,现在实现了“10秒响应、10分钟到达”。
      作为交通强国试点项目,目前成宜高速实现了全路段空间100%覆盖、车辆全线轨迹融合还原,可对道路拥堵、异常停车等进行实时智能监测。
      不只是成宜高速。紧盯重点项目攻坚克难,蜀道集团把主题教育与推动发展相结合,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调查研究。“目前集团及下属企业形成827个调研课题、855个调研方案,细化形成了‘调研菜单’,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见实效。”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举例,在开展成宜智慧高速建设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时,集团领导班子建立“成果转化清单”,形成10余项转化成果,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

    办事解忧
    “桥下空间+”实现两效双丰收
      办实事、解民忧,也是蜀道集团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有力举措。
      在成都绕城高速锦城湖桥下,一处包含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的运动公园成了夏日晚间老少咸宜的休闲之地。而之前,这里还是乱石、杂草、垃圾散布的荒废地。
      “全省高速公路桥下土地共计7万余亩,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大、废土治理难等情况。”蜀道集团所属四川川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开发部工作人员张杰颖介绍,开展主题教育以来,蜀道集团将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利用作为发展路衍经济的切入口,以桥下空间保护性利用与居民需求相融,兼顾环境相融,确立“桥下空间+”的发展模式,桥下环境由脏、乱、差向美观、有序、整洁转变,“现在锦城湖桥下已成了热门打卡点。”
      四川川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算了一笔账:目前,绕城高速可利用空间33处共270余亩,若全线利用可每年创收约650万元、节约年养护管理成本500余万元,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下一步,蜀道集团还将在渝蓉高速同安、西河桥下,规划具备运动休闲、智能仓储等功能的空间。
      “推动主题教育与为民办实事互融互进,一以贯之办实事、解民忧,是答好五道‘加法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蜀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勇表示,集团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围绕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着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交通产业体系的实干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