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专刊
-
·公告
·四川日报 四川省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公告指定独家平面发布媒体
·遗失
抢险一线勇担当 排危除险挺“脊梁”
-
岷江壅塞体处置现场。
□周毅 刘羽 文/图
6月27日凌晨,阿坝州汶川县境内受短时强降雨影响,绵虒镇板子沟、威州镇新桥沟两地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形成的壅塞体将岷江水位抬高了约10米,给岷江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险情出现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水利、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措施,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以下简称“安能三局”)成都救援基地紧急派出救援队伍,分批次派出救援人员42人、携装备31台套,赶赴受灾一线开展抢险救援,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向险而进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汶川县山洪泥石流险情发生后,按照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阿坝州联合省级相关部门在灾害发生地成立现场指挥部,安能三局迅速派出专家组前往现场,并向现场指挥部提出处置施工方案,科学调度专业队伍增援。
“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现场及时抢险救援成为第一要务,必须争分夺秒地展开抢险救援。”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此次灾害处置的重要力量之一,安能三局成都救援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以最快速度、高效率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我们向险而进,成都救援基地全力投入,并多次异地增调重型挖掘机等装备投入现场救援抢险,为高效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是在汶川县,今年6月26日,甘孜州泸定县突发暴雨,泸定县德威镇211省道浮沙沟段发生滑坡引发泥石流,厚重的泥石流伴随强降雨的冲刷,从山间倾斜而下堆积在主干道上,导致车辆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为及时应对浮沙沟段泥石流灾情,安能三局第一时间组建应急防汛抢险一线领导小组,派遣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在路口段摆放反光锥桶,设置警示防护标识,随后调用2台装载机、1台挖掘机、8台自卸车开展道路清淤抢通工作,快速完成应急处置任务。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最大的目标。”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灾害处置过程中,以安能三局为代表的专业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与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为及时科学处置灾害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学处置 圆满完成抢险救援任务
“山洪泥石流裹挟堆积物冲入岷江河道,壅塞物致使河床抬升,尽管河道没有断流,但必须及时进行处置,化解风险。”6月27日,在汶川县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地,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湍急的岷江水,各方救援力量在现场严阵以待。其中,应急、水利等部门以及安能三局迅速分析形势、作出研判。
按照职责分工,现场抢险救援的工程任务主要由安能三局现场救援队负责。在抢险过程中,现场救援队伍对板子沟泥石流采用“束水归槽、接力翻渣、挖运结合、镇脚固坡”的战法,对岷江干流疏浚采用“浅挖深淘、拓宽加深、增加断面、泄流降水”的战法,对板子沟大桥河道与岷江干流河道同步进行清淤作业,共完成板子沟大桥河道清淤约3.8万立方米,河道壅塞体开挖清淤约7.3万立方米,保证了河道两岸护坡稳定以及岷江河道基本正常过流。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岷江干流清理中,由于存在河流湍急、水下情况不明、自卸车无法进入等困难,现场救援队伍反复分析研判,两次进入岷江河道,采取“围堰进占,上截下导”的处置方法,对岷江进行部分截流形成围堰,重型挖掘机等设备分别从围堰和下游进入河床进行清挖,仅用时48小时,就完成了河道二次清挖、扩挖深淘等任务,保证了岷江水位持续下降,河床抬高形成的隐患基本排除。
抢险救援,要建立在对灾情风险精准研判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处置险情灾情,这考验着救援力量的专业性。
据介绍,为了有效保护岷江右岸居民房屋的安全,在河道抢险进展迅速的同时,安能三局现场救援队还对岷江右岸防洪堤进行加固,共调运堆砌四面体和石块等3万多立方米,形成了高4米、宽15米的防护堤防,有效保障了右岸安全。经过8个昼夜的鏖战,截至7月4日,此次抢险救援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