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石
江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
□张麒
今年一季度,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1.1%、49.2%。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在技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当下,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江苏的实体经济基础十分雄厚,有着全国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一大亮点。近年来,江苏全力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手棋,把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作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主要做法。以苏州为例,正在把产业创新集群作为提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牵引,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和25个重点细分领域,全面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过去十余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发展规模实现质的飞跃,但是外部发展形势变化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发展阶段的转变,决定了未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集群化发展将是首要任务。全球产业升级与发展路径表明,集群化是有效解决创新总量不足、水平总体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重要方式。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一方面可通过深度融合“抱团取暖”,弥补技术水平、资本规模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可借助集群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力。相比于传统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驱动力更为强劲,知识溢出效应更大,产业自我升级强化的能力更强。因此,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促进更多创新资源汇聚,同时高效利用创新要素,从而实现集群持续创新发展。
从江苏的实践来看,该省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牢固确立创新驱动的战略定位,不为发展的一时增速和总量降低对创新发展的要求,在方向上坚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升徐州智能制造装备、常州智能制造装备、苏州生物医药三大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积极争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物联网等纳入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有序开展省级战略性新兴集群培育认定;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引导和储备一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建设若干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引导优质资源向集群高效集聚,构建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这一实践为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生态。
持续加大科技要素投入,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十年来,江苏持续加大科技要素投入,形成了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江苏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2012年的128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447.8亿元,年均增长11.6%,占GDP比重由2.3%提升至2.95%,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高到41.2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江苏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已经成为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硕、创新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助力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城市管理等各类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效果广、关联因素多,具有先导性、战略性等特征,需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战略引导作用,江苏在有效处理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中的当前与长远、基础与前沿、自主与开放等方面的关系上进行了有效探索。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