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体育学院4人参与在母校的火炬传递

    加油队伍里也“卧虎藏龙”


  • 由学生组成的现场加油队伍。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供图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底伊乐

      7月2日上午,成都体育学院,所有人既紧张又兴奋地等待“蓉火”的到来。10时许,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在31棒火炬手的激情奔跑中,在成都体育学院进行了传递,现场不断响起欢呼和呐喊声。
      在成都体育学院进行传递的31位火炬手中,有4位火炬手来自该校。在母校进行火炬传递,大家倍感自豪。

    用“蓉火”把体育精神传递出去
      看着远处的火炬手奔跑而来,尤雄摆动着双臂做好交接前的准备。“一定要跑好!在母校传递火炬,我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精气神。”火炬传递的指令刚发出,第十五届世界武术散打锦标赛90公斤级冠军尤雄就跑出了成都体育学院站的第1棒(总第32棒)。穿过加油方阵时,尤雄耳边不时传来“大运有我,成体加油”的助威口号。
      为了在传递过程中展示最好的风貌,尤雄除了每天保证5小时的专业训练外,还时常练习火炬交接时的动作、传递时的速度以及握举时的姿势。与第33棒火炬手张秀才交接时,二人同时做了大运会比赛项目散打的专属动作——正蹬腿、右鞭腿、定型踹腿。
      “短短几十米,我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体育精神传递出去,感染到更多人。”火炬传递结束后,尤雄难掩激动的心情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四川人,对家门口的这场赛事很期待。希望大运会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拼搏精神能影响到每一位运动员。”
      和尤雄一样在母校传递火炬的,还有第52棒火炬手、成都体育学院优秀学生代表董一凡,第61棒火炬手、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王方,第62棒火炬手、国际级运动健将尹靖。在他们看来,作为火炬手在最熟悉的校园里奔跑,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为火炬手加油
      当天,火炬在成都体育学院的传递,经过了学校“较量”雕塑、怀贤广场、博物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银杏路、田径场、艺术体操馆等标志性点位,31棒火炬手进行了火炬传递。
      火炬手中,年龄最小的是来自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的15岁学生瓦渣么日各,年龄最大的是来自成都的优秀民营企业家、62岁的赵瑜。他们中有体育运动员、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技术能手,也有资深媒体人和优秀教师、学生代表。每位火炬手都在用自己的“奔跑姿势”讲述着奋斗的故事。
      “作为火炬手参与到大运会中来,既是一种认可也是一份责任。”第57棒火炬手陈刚,是四川省优秀教师和中小学名校长,也是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1年里,他创办了4所学校,用实际行动推动着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他将火炬传递给第58棒火炬手、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优秀学生代表、成都大运会志愿者王思涵。陈刚说,教育的传承既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也在于传递思想、信念和精神。接过陈刚手中的火炬,王思涵继续向前奔跑。
      加油方阵里也“卧虎藏龙”。作为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唯一一所体育类高校,成都体育学院站的观众和护跑团队都很特别。“别小看站在路边加油的这些青年们,他们很多都是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火炬传递刚结束,一位成都体育学院的老师在人群里介绍起来。
      成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队队长、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肖明欣作为护跑手参与了后半程的火炬传递。“很开心和激动,成都大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肖明欣介绍,成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队已经获得了参加成都大运会的资格,“在家乡作战,希望大家都能来看比赛,我们将在比赛中发挥出水平。”
      平日里喜欢看艺术体操的举重运动员方淋,出现在此次观众队伍中。这个2000年出生的四川姑娘,现就读于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举重专项。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女子64公斤级决赛中,她获得了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枚金牌。“火炬传递现场的氛围非常激动人心,能亲身感受非常开心,也很荣幸。”方淋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