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青春从基层扬帆启航
三个高校毕业生的选择
-
□邵帅 侯晓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春华 宁宁
讲述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6月14日举行的四川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仪式上,3名即将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引人瞩目——有人选择高海拔地区,有人选择到边疆发展,有人选择扎根乡村。
他们心中怀揣着怎样的梦想?3名毕业生向记者讲述了选择背后的故事。
回家乡 实现人生价值
人物名片:宜宾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届毕业生张咏梅
毕业去向:阿坝州壤塘县教育局
6月15日,张咏梅将领到毕业证书。不久后,她将入职阿坝州壤塘县教育局。
张咏梅来自阿坝州金川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回家乡工作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讲起话来总是柔声细语的张咏梅,对自己的未来早就有清晰的规划和打算。刚进学校时,她就定下目标,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之外,还担任班里的团支书,同时也在学院学生会任职。
最终,在四川省2022年下半年公务员招考中,张咏梅突出重围,成功考取相关职位,成为班上较早实现就业的学生之一。
为什么要选择高海拔的壤塘?“虽然高海拔地区条件艰苦,但教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通过帮助孩子们,我能够发挥所学所长,实现人生价值。”张咏梅说,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壤塘和金川距离不远,也方便照顾父母。
“我不怕吃苦,相信在基层锻炼,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张咏梅语气坚定。
去边疆 担负起育人使命
人物名片:宜宾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23届毕业生夏德旺
毕业去向: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一幼儿园
今年7月,来自凉山州西昌市的夏德旺即将告别家乡,奔赴千里之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除了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夏德旺还是一名退役军人,两年的当兵经历让他练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新疆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那里的孩子需要我,我不怕吃苦。”夏德旺告诉记者,他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还有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同行。
夏德旺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部队和大学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边疆的重要性和人才的紧缺,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毕业后扎根边疆、扎根基层的决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更应该担负起使命,为祖国服务,为边疆服务。”
去乡村 趁年轻多做有意义的事
人物名片:宜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届毕业生赵琴
毕业去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宜宾市江安县)
“目前还在等具体分配,但我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6月14日,在宜宾学院操场上,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应聘场景,赵琴踌躇满志,她即将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宜宾市江安县的乡村。
报名西部计划,选择到基层去,赵琴有着自己的考虑:“一方面,不想给青春留遗憾,同时为未来发展做储备;另一方面,自己所学的专业也能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实现学有所用。”
此前,赵琴曾成功应聘宜宾三江新区一家智能终端企业的文员岗位,实习工资每月4000元,包吃包住。但就在办理入职时,她决定放弃,选择此前在学校宣讲会上了解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想趁年轻多做些有意义的事,在农村为大家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赵琴相信,到基层的锻炼对自己而言,既是耕耘,更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