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五兄妹的农机合作社
-
两年前,沈燕芬还是在深圳工作的“都市白领”,两年后,她成了广州增城石滩镇稻田里的“王牌机手”。她和兄妹一起完成了7个村的整村推进机械化试行工作,有效盘活利用了近2000亩农村闲置田地。
沈燕芬父亲沈灿星是当地最早一批农机手,并带头成立了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因年纪渐长,沈灿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盼望孩子们能回乡接管合作社。2018年起,兄妹五人相继返乡,接过了父亲的班。
沈家兄妹五人都是大学毕业,所学专业与农业无关。刚返乡时,兄妹们每天6点起床,和父亲一起“泡”在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从学习操作各种各样的农机,到逐步深入了解农业经营模式,兄妹五人不断尝试引入科技含量更高的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
“几年前,农村有不少田地闲置,甚至一些良田也杂草丛生。”沈灿星感到十分痛心。随着珠三角地区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种粮比较效益下降,越来越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不少土地因此撂荒。近年来,广东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
有了政策指引,“三年复耕管理计划”开始在沈燕芬心中酝酿。她认为,复耕撂荒地不能走小农生产的老路,必须实行规模土地综合整治:重新规划水路,制定种植管理方案,全程机械化种植并改良土地质量。
“土地闲置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没人耕作,有的是欠缺水利、电力条件,也有些是因为复耕难度较大,需要对症下药。”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合作社果断将土地流转过来,平整土地、规划水源、连通电力,通过规模化经营获取效益。沈燕芬说,以前一人耕田10亩就非常厉害了,现在通过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一个人可以轻松耕作上百亩农田。
在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下,原本死气沉沉的撂荒地“活”了过来。如今,五兄妹带领的石乡农机团队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协助珠三角农村地区完成撂荒地开荒复耕面积超1200亩,带动周边4个村庄村民年增收超120万元。 (据新华社)